#决战考研##超级教育节##教育学考研#明天…来自教育学丹丹姐…

2024年 9月 21日 作者 gong2022 0

大家好,我是枫叶,在鞋厂学号是e3277。本科浙江985,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这是我第二次考清华了,第一次与进复试只差一分,可以说是擦肩而过了。这次初试总分400+,专业排名第一,目前已经初步录取。

选择考清华一开始纯粹是觉得扩招了,我可以试试看,这样风险也不会太大。而且我本科本来就不错,我不允许自己走下坡路、也不想过那种一眼就看到尽头的人生。但到后来,这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我一定要站在最高的舞台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认识更多不同的人,这让我坚持到了现在,所幸我成功了。

我的考研之路其实并没有非常顺利,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坎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曾怀疑自己,如果再来一年还是不行怎么办?到时候我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呢?但是渴望终会战胜恐惧。

其实我并不觉得多学一年是一件坏事,因为如果是一年前,我一定会觉得自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怎么可能奢望我用几个月的学习去比得过别人四年的努力呢?天方夜谭不是吗?但现在我完全有自信,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足够有资格去触碰我心仪的学校。并且这种扎实,对我将来的学习也只会是有利无害的。所以大家如果是二战、三战,不要觉得自己蹉跎了时光,你学到的东西是骗不了人的。

好了,废话不多说,接下来介绍我自己的经验。

一、政治

其实政治我可能也没多大发言权,因为我一直非常稳定地保持在75左右,只能说是一个不拖后腿的成绩吧。

报班我觉得是一个时间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因为有时候听课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把更多的时间匀给专业课,政治在初期保持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我觉得就够了。

具体来说,紧跟肖大爷就对了。知识点精讲精练我看了四五遍吧,我不太喜欢看精华版,因为很多细碎的知识点你只有在这本厚书里才能看到。当然,并不是说这么多东西都要死记硬背,其实很多知识只要多看两遍自然就有印象了,到时候凭手感你也能选到正确答案。但是,很多知识点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年份、党的n大,毛爷爷的诸多著作和作品,对于这些容易记混和搞错的知识,建议大家要在纸上进行罗列,对比细节和不同,明白细微差别,这样就搞定啦。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时间充裕的时候,如果已经到最后冲刺阶段了,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在一遍一遍地过书上了,刷题才是最重要的。当时我在网络上找了很多刷题的小程序,每天刷一两章,把错题时常翻出来看看,记忆就会牢固很多。

至于1000题的话,我通常是看完一章做一章,然后把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错误的原因写在题目旁边,这样就会一目了然,也方便之后复习错题。总之,工作要做在前面,这样之后就不会手忙脚乱。

至于肖四肖八嘛,重要性无需我赘述,大家都懂的。但如果肖爷爷发挥失误了,也不要担心,凭借平时的记忆和看书积累的功力,

编也可以编得很好的。 的政治大题小册子我也买过,但是对我来说可能没太大 助,大家如果学有余力的话也可以看看。

二、英语

英语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要考清华的你来说,绝对不能拖后腿,如果你要是能有点优势那就更好了。

学习时间的话,我在初期每天都会保持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后期可能会逐步缩短,但是绝对不能偏废,一定要保持手感。

在这里我有几个建议:

1.如果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课外的英语知识,就请抓住手头的真题。真题起码要做2遍。第一遍做题、查单词、搞懂文章大意。第二遍遮住正确答案,再选一遍,并且通读全文,逐句翻译,特别是长难句的句型一定要搞懂。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做第三遍,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短语、单词、用法都应该明白且学会运用。

2.如果你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进行课外拓展。我通常在b站会关注许多精讲theeconomist、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的博主,你可以跟随博主的思路,去阅读这些外刊和杂志,并且积累单词和短句。我经常能在这些文章里看到很多很独特的短句和单词的用法,所以我都会摘抄在纸上。

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个公众号,里面有每周的te杂志原文。大家可以当作看看新闻、休闲娱乐,在休闲的过程中顺便就学习到了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3.我非常建议买张剑的英语阅读80篇,里面不仅有阅读,也会附赠完形、翻译和新题型。题目的确比较难,生词也比较多。一开始的时候我做得很差,有时候一篇阅读要错两个,全部正确的时候也很少。而且张剑附赠的新题型,特别是排序题我经常连篇累牍的错,当时心情巨差。但随着词汇量的积累,到后来我的正确率就越来越高了,英语虐我千百遍?没关系,迟早我能征服它。所以如果大家一开始做的不好,也不要灰心丧气,这是非常正常的,当你经过它的千锤百炼之后,你会发现你做其他的题目简直是小菜一碟,而且你的心态也会百炼成钢的。

三、专业课

专业课当然是大头,得专业课者得天下。如果你专业课好的话,基本可以高出别人三十到四十分,但是如果公共课好的话,也完全可以让你以一个均衡的成绩进入复试。所以综合来看,每一门都必须特别重视,千万不能有所放松。因为放松而摔跤这种事情可以说不胜枚举,再加上清华老师们的心思真的很难猜,如果他们批改得比较严格,那就完全看公共课了。如果恰好今年分数都比较高,那就更看重你的专业课了。

(1)看书
基础书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李智《国际传播》

马工程《新闻编辑》第二版

新闻史

陈昌凤《中国新闻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
研究方法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其他

沃纳·塞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刘海龙主编《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

我备考时使用的书目如上,其中加小圆圈的是一定要重点参考的书目。

其实看书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要跨考的同学来说,接触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为这条路负责。

首先,一定要重视课本。我非常不建议到后期抛弃课本的做法,因为看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过程。当你不断增加复习的遍数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非常琐碎的知识。特别是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老师会在许多不起眼的角落夹杂很多细微的知识,这些知识每拎出来一点,都可以展开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我当时复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我每多读一遍,就有越多新的理解,而且你看得多了,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变得非常的强,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答题能力当中。

其次,要多读,多重复。从最初开始看书,我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熟悉期。也经历了那种“明明看了很多遍,可是这知识它根本不进脑子啊”的感觉。我常常会因此而焦虑不安,但应对这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投入看书,“不要去想,要去做”,伴随着你的付出,你就没有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自我怜悯上了,随之你的焦虑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一开始我看一本书可能需要大半个月,不过随着遍数的增加,到后来大概是几天一本书。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到最后一些学长学姐可能是一天一本书了。但我想说这个因人而异,看书在精不在多,每读一遍你都要有新的收获,而不是机械地读完就行。看书的时候我会配合鞋哥的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的资料,里面有很多课本上可能并不涉及的知识,大家千万要注意,对于这些没有的知识一定要多加记忆,因为这很有可能就是大大大大大考点。

第四,要不要列框架?我不爱列框架,所以在第一年考研的过程当中我头脑中的知识是非常琐碎的,就像一棵太久没有修剪了的树,实在是杂乱无章。所以我在第二年的时候尝试写过知识框架,但我发现我写完并不会回看,所以其实也是无用功。最后我摸索了一套适合我的办法,那就是只对重点知识罗列清晰框架,比如说各类经典理论、各大学派和代表人物、代表观点、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等等,当我用一个清晰的框架串联这些知识的时候,我的思路明显清晰了许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不要做无用功,每走一步都要明白它的意义,如果发现做了很久的事情并不会 助到自己很多,请及时止损,因为时间宝贵,不要因为之前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很多了就陷入盲目的自我感动,那并没有丝毫意义。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国际传播》这本书。这本书建议大家只需要对其中的各类流派和理论弄明白即可,比如发展传播学、传媒依附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等等。这一部分知识在整本书里并不占太多篇幅,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史安斌老师最近关于发展传播学的论文就是一个明显导向,而且今年的真题中也有媒介帝国主义的名词解释,媒介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大家看了这本书就会明白。

(2)关于新闻史

新闻史一向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东西,而且清华对新闻是的考察比重也不定,但一般是10分左右。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这个太浪费时间、分值也不大,所以基本出于半放弃的状态。

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放弃,因为这10分是你唯一有把握一定会考的东西。如果你会,那就一定不会失分。

我主要参考的是方汉奇老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和陈力丹老师的《世界新闻传播史》。原因在于,尽管这两本书并不是清华出版社自己的书目,但是里面的知识点是非常清晰的。特别是方汉奇老师的书,而且方汉奇老师是陈昌凤老师的导师,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有知识点会覆盖不到。

在这里我比较省力的原因在于我买了一本《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里面新闻史的部分我翻了n遍,省去了我自己整理的麻烦。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本书的错误之处还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名词解释也不够全面、有些比较重要的名解这本书也没有。所以需要大家在第一次背诵和翻书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补充和校对,比如《世界新闻传播史》当中,我明显感觉到《牛津公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报纸,所以就把知识点补充了上去,果不其然去年就考了,所以该下的功夫一定要下。当熬过了这一最麻烦的环节之后,以后就会轻松许多了。

最后,其实我在翻阅之前的经验贴的时候,得到的结论是清华很喜欢重复考察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史名词解释。但是这两年我发现这一趋势明显改变了,清华考察的名解开始避开一些非常常见和重大的事件和报纸,而是转向一些相对重要的人物和报纸,它的重复率开始明显下降。所以大家千万不可以只看真题中出现过的名解,看的范围一定要广博,而且看书的过程也和看小说差不多,看看里面的故事也蛮有意思的。

(3)关于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我是把陈阳和风笑天的书结合在一起看的,我把陈阳书上每一个细碎的知识点都总结在了一张纸上,方便自己翻阅,同时在每一个知识点周围补充完整风笑天书中涉及的内容。例如探索性研究,大家需要明白它的概念、适用状况、直接成果、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作用……

其实我一开始复习根本没有这么细致,之前我对于分析单位这种概念是完全不会去记忆的,但是由于清华考察得太细致了,所以我必须跟上趋势,不然在这上面失分就太可惜了。对于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大家也最好能记住就记住,比如内容分析法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优点、缺点、过程,这其实是一张非常庞大的网络,但必须烂熟于心。到时候总不至于太慌张,我当时一度害怕清华哪天抽起风来考察研究计划,那真的就gg了。虽然现在还没有这趋势,但不代表以后没有,大家还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吧。

(4)真题

在我看其他学长学姐写的经验贴的时候,我就认识到真题非常重要。但是需要明白的是,清华前两年才开始将普新和国新合卷考察,所以某种程度上之前真题的参考度变差了,所以我建议大家重点掌握最近三年真题即可,再往前看没有太大意义。如果大家很想往前看的话,也只需要看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就行。

可能是因为刚合卷,所以清华出题让人有些许摸不着头脑,但有几个趋势是肯定的:

01
研究方法的比重在增大。

21年真题里就有关于大样本研究方法的考察,而且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不止一道。比如抽样分布、分析单位,都是比较细碎的知识点,这提醒大家看书一定要仔细,建议把每一个细碎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包括“测量”“操作化”之类的也需要搞清楚,以不变应万变。

02
英语考察的比重在增加。

从一个名词解释,到简答题,到大题当中的一个小问、甚至出了一道全英文的论文让大家阅读并答题,清华重视英语的特质体现地淋漓尽致。因此,备考过程当中对于书本中的每一个专业名词的英语形式,都需要加以了解,也可以试着用英语去阐述一些专有名词,这些都会大有裨益的。

03
新闻编辑的考察成为一种趋势。

从21年第一次考察新闻编辑开始,22年果不其然又有新闻编辑的题目,所以对于版面、编辑的相关知识必须熟悉,平时要多关注一些报纸的内容和版面形式,加深理解。特别是chinadaily的版面,特别容易被当成考察题目。

04
策划考察更加灵活。

以往清华的策划都是非常常规的策划,但近几年我感觉题目明显灵活了许多。去年压根儿没有考察策划的内容,而今年则是考察了深度报道的策划。这提醒大家在掌握常规策划方法的同时,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即使在考场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策划方式也不要慌,大家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回忆你平时看过的相关报道是怎么报道的,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展开你的思路即可。特别是在新颖的策划题目上,其实是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可言的,所以不要将自己拘泥于学过的固有框架,大胆思考和创新。

05
更加关注时事和前沿。

去年清华考察了rcep,今年则有安克雷奇会谈、古尔纳、cptpp,包括习近平主席针对国际传播的531讲话,也在专业卷子上考察了两次。一开始我拿到862卷子也是蒙圈的,但是仔细回忆了以后,发现古尔纳和cptpp我都知道大致的意思。这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时事政治,也不要觉得清华的题目偏难怪,因为这就是原来未合卷之前国际新闻学的考察方式,合卷之后国新的要素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一定要关注国家大事,这里肖大大的形策小册子也非常有用,因为cptpp我就是在这本小册子上晃了一眼才记得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清华可能会考一些让人看了咋舌的题目,比如十四五电影规划的原则之类的。这道题目我在考完的时候特意去查了一下,一共四点原则,都是死答案。所以我当时非常不能理解,因为即使有人看了十四五电影规划,几十页的文件怎么可能会特意关注这四点原则并背熟呢?但是我最后这份卷子分数是很高的。所以我认为老师并不会严格按照死答案去批改卷子,你只需要根据你的理解去写出答案即可,其他不用过于担心。

(5)老师的论文

老师的论文就是风向标,这个简直不要太重要好吗?不管是重点老师的论文还是非重点老师的论文,一定能看就都看。

首先,关于老师论文的选取上。陈昌凤、史安斌这两大巨头的论文是一定要都看完的,当然,因为他们的发文量太多了,所以近两年的看了就行。其他老师能看的最好也都要看,如果有的老师发文量相对较少,那么最近四五年的都要看。同时在庞杂的论文中,也需要有所取舍,比如量化的着重看看结论就行,一些思辨性的论文则需要仔细阅读、提取观点。

第二,阅读完并不是目的,阅读完后的工作量也很大。我通常会把每一篇论文涉及的知识点、重要观点和案例都整理在word文档里,然后定期复习和回顾。以史安斌老师的论文为例,我的整理如下。这是整理的比较粗糙的一篇论文,因为这篇论文我认为最大概率考的可能还是名词解释,但对于一些我认为可能会非常重要的论文,比如陈昌凤老师关于“数据主义”的论文,我会详细整理,并梳理出一份自己的答案。

同时,我还会根据老师的论文形成自己的案例库,因为市面上的一些案例都太老旧了,而且也太常规,老师看起来会没有新鲜感,所以分数可能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建议大家自己整理。以下是我整理的冰山一角:

这些工作都是不可避免必须要做的,所以我每天晚上会留两个小时来专门阅读论文、整理资料、熟悉内容。相信我,你一定会用到这些知识和案例的,因为清新老师的论文就是出题的风向标,如果你能掌握得非常好,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答题游刃有余。

当然,有些内容可以合并的话,也可以整合进入一个专题。比如胡钰老师写了很多论文来谈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就可以在一个专题内进行总结。说到这个,真的是很险,因为我一开始并不打算看胡钰老师的论文,我觉得这个可能不是重点,但是我后来还是看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简直太重要了,因为考卷中有一个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30分大题,我当时看到连想都没有想就直接飞速下笔了,因为这个答案我根本不需要思考。

(6)答题练习

答题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当时我报了鞋哥的答题班,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小白一个,完全不懂得怎么答题,拿到的分数也都是十几分,但是到后来我就慢慢熟悉了答题的套路,所以问题更多的是在如何出彩上。

一开始我的话术专业度是非常差的,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我会反复观摩优秀作业的观点和案例,同时加大阅读量,然后尝试自己输出。在这里我想推荐一些公众号,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内容上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与老师研究方向相关的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你会积累一些非常不同的观点,这些都会对考研有所助益。

各类考研机构的公众号

这里我怕有打广告的嫌疑,所以大家就自行搜索一些比较著名的考研机构吧,例如鞋厂!他们会根据时事热点推出重要推文,对大家的日常学习指导性还是很强的。

01
清新相关
全球传媒学刊、清华全球传播、清华传媒评论
02
媒体相关
人民日报、新华社、三联、冰点周刊、新京报、澎湃新闻评论、新京报评论、侠客岛、人物
03
提升知识面的
全媒派、ruc新闻坊、再建巴别塔、北大新媒体、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新闻与写作、现代传播、羊村传播、知著网、现代出版、青年记者、新闻界、新闻记者

我的答题速度其实是非常慢的,刚开始基本上要两三个小时一道题,还要到处翻书不知道该输出啥,但后来我会有意控制自己的时间。比如减少到一个半小时、一个小时。而且我性格本身就比较急,如果在一件事上耗费太多我会变得烦躁,所以总是尽可能地快速完成。到后期,闭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要强迫自己去输出观点,而不是东拼西凑一份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答题也会变得非常丝滑。

当复习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模考就成了必须要训练的项目。鞋哥会组织三次模考,每一次大家都应该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看出自己在三千多个人里的排名情况,也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差距。每一次模考都必须要限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这样训练才会有效,即使写得字很烂、没有写完,这些都不要紧,因为这本身就是训练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些模考中学到了什么。

模考的时候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一张卷子那么多道题,怎样分配时间才能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把太多时间花费在前面的基础题目上,结果大题却没时间来答。名解一道最多五六分钟,简答题看分值,十分题目我一般是十二三分钟写完,二十分题目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一道30分大题则需要35-40分钟时间来解答。一定要尽可能地减少在前面花费的时间,这次清华618的一道大题有将近三页a4纸的英语论文,看完这篇论文可能就需要15-20分钟,如果在前面浪费了太多时间这道题可能完全没有时间写。所以,珍爱生命,远离拖延。

说来惭愧,我的三次模考都没有完整写完过一份卷子,最后可能总是会空一道大题,所以我一开始非常担心我到时候会写不完,这简直比不会还让人难受。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你的肾上腺素会飙升,你会发现你不仅能写完而且还能提前写完。所以大家不必太过于担心写不完这件事,把功夫用在平时,你的积累和努力都会在考试中体现出来的。

当然,模考完并不是没事儿了。一定要对内容进行整理,对每一道题进行完善,看到一些优质的观点应该进行及时补充。之后也应该常常翻阅,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每做一道题就要掌握一类题,常常总结才能常看常新。

(7)积累自己的“杀手锏”

答题不止是要答完,更要有自己的亮点,这个其实很考验大家平时的积累。复杂的题难不倒你,简单题答出新意,这才是高分的关键。

平时我在看公众号的时候,每次看到一些很有趣的观点、很有深度的内容、很漂亮的话都会积累在word文档里。其实大家不用担心看不到这样的文章,因为每年的热点都是很集中的,一个热点事件爆发,很多机构都会出分析文章和案例解析,我们要做的就是积累其中的观点和案例,并将其变成自己的知识。每天晚上我都会花半个多小时时间看各类公众号,这个习惯一直到考前都没有改变。

这里举一个例子。今年清华考到一道简答题“请简述数字鸿沟”,分值为20分。乍一看这其实是一道非常常规的题目,但是怎么才能在这一道题中获得更多的分数呢?大家都会这一道题凭什么老师就要给你打高分呢?所以我摒弃了常规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而是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前沿观点。

首先我将数字鸿沟的基础知识完整地写了下来,这一步骤是为了告诉老师我的基础知识很扎实。然后,我将数字鸿沟分为了四个维度:城乡鸿沟、代际鸿沟、品味区隔、反数字鸿沟四个层面进行论述,这个步骤是为了告诉老师我知识面比较广。特别是反数字鸿沟,这一概念出自胡泳老师的论文,它一定会是一个亮点,所以我非常自信我这道题分数一定不会低。

今年其实平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所以我针对平台也积累了许多独特的观点,比如公地私治、监视资本主义……在考试的时候果然涉及到一道关于平台的问题。尽管有所限制(必须要结合给出的材料),但是也足够我发挥了。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觉得能用套路答完就可以了,真正的高分需要精益求精,你必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杀手锏“,才能在这个越来越内卷的战场上搏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四、几点建议
01
保持情绪稳定

我是一个对于痛苦、艰难、悲伤等情绪都比较有钝感的人,通常在遇到像“差一分”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会难过一天,但之后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在备考的时候,我也不会有什么时刻会觉得很崩溃、太难了、太苦了之类的。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习惯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你就能平静应对考研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状况。但“机器人”的意思在我看来并非贬义,能习惯你每天要做的事情、不会从中感受到苦和累、保持情绪稳定,对于考研来说太重要了。

02
不要浪费时间在“畏难”上

考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状况,比如模拟测试成绩太差、发现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发现时间来不及了、发现考纲临时变了……这些其实都是家常便饭,你可能会发现前路有太多坎坷曲折,仿佛老天爷在故意刁难你一样。但是,请记住,老天爷没时间捉弄你,你遇到的困难别人也一样会遇到,没有人会完全顺利地走完全程。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在抱怨上,从当下,从此刻开始行动,遇到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它、翻越它、铲除它,人定胜天,一定要相信这一件事。

03
保持自律非常重要

我知道自律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一开始也无法做到自律,我习惯懒散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你没办法自己控制自己,就让机器 你控制。下载一个“番茄钟”,定时锁机,强制隔离诱惑,你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自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可以从定时锁机一个小时,逐渐转变成两个小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可以铃声一响就立刻醒来、该学习时立刻放下手机、能够延迟满足、能够习惯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这对于考研成功、甚至你将来的学术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04
保持身体健康

每天一定要按时吃饭、喝水,运动也需要坚持,这样你可以摆脱疲劳、强身健体。千万不要觉得少吃一顿饭可以多抢一个小时时间学习,这样你的抵抗力会下降,反而得不偿失。健康的体魄是你高强度学习的基础。

050
合理利用时间

听网课也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所以我一般不会听直播,我会用二倍速回看录播,然后记录重要观点,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此外,并不是每一课都需要认真观看的,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观看,针对一些可能没多大用的废话可以迅速跳过。考研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一定要最大化利用。

061
找到一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支撑我度过漫长岁月的就是每天吃什么,我是一个十分热爱美食的人,没什么事情是吃一顿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每次计划明天吃什么的时候,我的情绪就会非常高昂和饱满,在这种期待中,我的坏情绪也会一扫而空。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可以支撑自己的点,可以是男朋友、可以是美食、可以是更新的剧和综艺,只要生活充满期待,就没什么克服不了的。

五、写在最后的话

第一次失败的时候,我看到了这句话,当时眼泪夺眶而出,因为有多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不会放弃,因为我就是在扎根。

前进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的不理解和白眼,特别是你没有一次就成功的时候。世人只看结果,没人懂你的付出和努力,但我希望你能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肯定自己的坚定,因为不是谁都有勇气再来,因为失败的后果可能难以承担。

所以,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情其实是:你只要努力了就有结果。但如果你拼尽全力仍然没有好的结果,请你也不要气馁,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不确定性,上天没有给你这一颗糖果,你也许会在其他地方收获更多的糖果。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peraspera adastra,颠簸路途通繁星。这句话一直在我的朋友圈页面挂着,也一直在激励着我,不管遇到了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因为通往成功的路本身就曲折而拥挤,我们总能证明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