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大纲(适用于考研)(艺术学基础知识pdf)

2024年 7月 7日 作者 gong2022 0

人类的艺术史自古有之,但直到19世纪末,艺术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
艺术基础、艺术综合考研必备三件套艺术学概论6.5彭吉象 / 2015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概论5.6王宏建 编 / 2010 / 文化艺术出版社
这两本属于艺术基础理论学习,王宏建那本比较偏政治性,即马克思主义观立场来探讨艺术。
一、艺术基础
1.艺术总论
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等。注意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
特征:
形象性(主客观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理性与感性相统一)艺术典型问题
真实性 (再现的真实、表现的真实)
主体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审美性(人类审美意识的体现、真善美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自然美、现实美、艺术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情感性 在艺术中起重要地位和作用
创造性 艺术的唯一性
——美就是形象的真理。
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论;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功能: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注意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联系和区别,相互影响的促进和阻碍):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通过“中间环节”政治联系经济基础,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艺术与经济、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表现为纵向的继承与革新,横向的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系。
继承性:内容形式的继承,种类和创作方法的继承;避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类型有同一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不同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艺术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革新性: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同一风格延续中的革新和不同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重点)
3.艺术系统
艺术创作
创作主体——艺术家的才能和修养,与社会的联系
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体验(直接和间接)——艺术构思(典型化过程)——艺术传达(通过一定媒介和技术)
艺术创作心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意识与无意识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三者各自定义和相互关系
艺术作品
主要包括内容(题材和主题)形式(结构和语言)
语言层、形式层、意蕴层
典型和意境;风格、格

调和品味;艺术品的商品属性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道、气、心、舞、悟、和
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多样性与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审美直觉(通感),审美体验(联想和想象),审美升华(顿悟和共鸣)
艺术批评的作用:对艺术家、对作品、对欣赏者
4.艺术种类
不同分类方法(括号中为举例)
(1)时间艺术(音乐和文学)空间艺术(雕塑和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和影视)
(2)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
(3)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诗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
(4)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
(5)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
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吸收与借鉴,配合和结合;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艺术学基础知识5.7王次炤主编 / 2006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蓝皮书这本属于艺术各门类综合基础学习,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八个编目。
除了对各艺术门类有各基本认识之外,可重点针对自身所报考的方向每类进行理论、艺术史和作品鉴赏等方面的加强学习。具体另外参照各艺术门类书目啦。
补充性书目艺术创造学9.1余秋雨 / 2019 / 长江文艺出版社对考研的应试答题可能没有直接的 助,但有助于加深对艺术的理解,余秋雨先生的讲述方式娓娓道来,挺适合入门。
伟大作品背后潜藏的两大隐秘结构:
一、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黑格尔的“二律背反”:“两个片面都具有充分理由,相持不下又相辅相成的悖论”。
余秋雨先生认为,伟大作品的重大秘诀之一在于不封闭,即不封闭于某一种特定的解读或结论,它们往往没有答案,无法解决,其两难性贯通古今和所有人,而且不封闭程度越高就越伟大。大艺术家探询的总是那些无“解”的命题,创造出一种未知结构。艺术比历史更为真实。
所以,伟大作品总是留给众人更多讨论与更大的研究空间。
二、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伟大艺术的覆盖面之所以能宽广,是引文它们都具有一种正面的“泛化误读功能”。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不同接受者对艺术的接受层次不同,而伟大的艺术总是具有丰富的层次与内涵,给予欣赏者足够的空间自由安顿。接收者即使误读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伟大的作者能够在通俗层面和潜藏层面之间作出暗示,鉴赏水平不一的观众各区所需。
艺术本性:
艺术创造是纯粹而孤立的活动,但是一一种直觉形式探询人类生态,所以创造具有说服力,把人引进创造的艺术世界中,也就具有价值。
艺术眼光:
艺术眼光不是历史眼光,不是政治眼光,不是道德眼光。艺术眼光只敏感于具体的生命状态。
人生意识:
艺术作品应强调人生,而非静态的人,时间过程比静态结构更为重要,人物不断自我调节,不断破损和修复着,现代生活中包括性格在内的人的整体精神状态,不可能长久处于自我封闭的稳定方式内。创作者对一系列理念作人生化处理,欣赏者从中体会到人生共通的况味。
是人生而不是社会,是况味而不是思想。
哲理品格:
艺术哲理的本质,是在审美意义上对人生意蕴的整体性开发。
理性架构常常会导致带有怪诞色彩的凝聚。
未知和两难:
非理性现象是由人的理性能力带来的,艺术应走在探索未知的前沿,而非去验证已知的常识或重复阐释真理。
集体深层心理
由于潜意识对创作产生的力量,作品超越了作者。
艺术的普遍性意蕴应探测民族集体深层心理。
直觉和造型
艺术的深刻性应该是一种可以直觉的深刻性。
对艺术来说,一切理解都融化在感觉之中,而不靠理性分析来评价。
艺术的展示方式有时远比内容更重要。
象征
符号象征:符号化的艺术使欣赏者面对具体物象而获得一种广阔感和自由感,符号的通用性带来审美上的同步性,使欣赏者更能发挥审美能动性。
艺术符号一旦凝固则变得索然无味,成了不需破译的明码信号。艺术符号不宜重复,不能凝固,永远刺激接受者的理解机制。真正的艺术家,应是艺术符号的制定者,而不应仅仅是艺术符号的沿用者。
整体象征:寓言象征和实体象征
氛围象征
宏观的创造
广义的艺术创造是创造新的精神天地,构建新的人格质素。
创造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对适应的打破。开风气之先的独创性艺术家创造适应。艺术使所有的接受者和欣赏者都因被塑造、被创造而趋向自由和健全。艺术创造,实质是在创造人。
艺术创造永远需要向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审美感知系统挑战,而不应仅仅在统一系统之内作数量上的加添。
其他推荐书籍艺术哲学9.0[法] 丹纳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中国艺术精神8.7徐复观 / 2001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鉴赏大成9.2江曾培 等主编 / 1988初版1992四印 / 上 艺出版社
艺术:让人成为人9.1[美] 理查德·加纳罗 特尔玛·阿特休勒 / 2007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故事9.6[英] 贡布里希 (sir e.h.gombrich) / 2008 / 广西美术出版社其他关于艺术的进阶书籍我也会慢慢整理进豆列,喜欢艺术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习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