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唐与契丹和亲研讨总述_公主_唐朝_唐玄宗(考研民族学好考吗知乎)

2024年 6月 15日 作者 gong2022 0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唐与契丹和亲研讨总述

唐与契丹和亲研讨总述

高嘉慜

[摘 要]和亲是唐朝安靖与周边少量民族联络的首要办法之一。契丹因其地舆方位的特别,在唐朝的民族方针中占有重要方位。学界关于唐与契丹的和亲研讨会集于公主的身份、和亲的缘由、和亲失利的缘由,以及和亲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关于唐与契丹和亲的谈论应注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联系研讨;一起,应开阔视界将两边的四次和亲作为一个全体,归入唐朝整个和亲史中去衡量,以此对唐王朝的悠远当地民族方针有更深化的研讨。

[要害词]唐;契丹;和亲

唐朝与契丹一共进行过四次和亲,早在20世纪初就现已有专家重视到唐和契丹和亲的史料。最早对两边和亲史实进行收拾的是王桐龄的《汉唐之和亲研讨》一文。唐与契丹的初度和亲在开元四年,唐以东平王外孙杨元嗣女为永乐公主,嫁给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去世,其弟娑固遵循失活王位,并在第二年与永乐公主一同来朝。之后可突于暴动,娑固被杀。第次和亲,唐朝以宗室出女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嫁于松漠郡王郁于。郁于死后,其弟吐于继位。因吐于与可突于不好,便和燕郡公主投靠唐朝。第三次和亲,唐朝以宗室出女陈氏为东华公主嫁于广化郡王邵固。三年后可突于杀戮邵固,东华公主逃奔平卢军。第四次和亲于天宝四载,唐朝以宗室出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于松漠都督李怀秀。是年,李怀秀杀静乐公主叛唐。[1]然后邝平樟的《唐代公主和亲考》一文收拾了《旧唐书》、《新唐书》、《全唐文》、《唐会要》、《通典》、《册府元龟》以及《资治通鉴》中四次和亲的史料,丰厚了两边和亲进程中的细节。[2]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崔明德、李彦平为代表的一批专家重视到唐和契丹和亲的研讨,对谈论唐朝与周边民族联络以及唐朝民族方针的重要性。学界其时研讨的要点首要会集在和亲公主的身份、两边和亲的缘由、和亲失利的缘由,以及和亲的影响这四个方面。

一、和亲公主的身份

唐与契丹和亲的四位公主别离是永乐公主,燕郡公主,东华公主和静乐公主。王桐龄将汉唐时期和亲公主分为七个等级,而唐与契丹和亲的四位公主被列为第四等宗室甥女。王桐龄认为汉唐朝以何种公主下嫁何国须视和亲目标其时与汉唐朝的联络如何。关于小国,则以宗室甥女下嫁。[1]崔明德在《唐与契丹、奚和亲公主考述》一文中对四位公主的身份进行了考证。他认为永乐公主为东平王外孙杨元嗣的第七女,而唐太宗与韦妃所生纪王李慎的长子李续就被封为东平王。燕郡公主为余姚县主长女,余姚县主是唐玄宗的从妹,燕郡公主的父亲为率更令慕容嘉宾。东华公主为唐玄宗的外甥女。

而关于静乐公主的家世,《旧唐书》卷九《玄宗下》载:“封外孙独孤氏女为静乐公主,出降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唐会要》卷六《和蕃公主》载:“封外甥女独孤氏。降松漠都督怀顺王李怀节。”《册府元龟》卷九七九《外臣部·和亲》载:?脑厝拢馔馑锱拦率衔怖止鳎邓赡级匠缢惩趵罨辰凇!贝巳跏妨隙跃怖止鞯纳硎烙腥炙捣?别离是唐玄宗外孙独孤氏的女儿,唐玄宗的外甥女和唐玄宗的外孙女。崔明德分析唐玄宗六十一岁时,静乐公主出嫁契丹,因而六十一岁是不会有十六七岁的重孙女。一起,因静乐公主姓独孤,而睿宗之女并没有嫁给独孤氏。只需唐玄宗的第十五女信成公主出嫁给独孤氏,因而静乐公主是唐玄宗的外孙女。[3]

关于崔明德的论说笔者认为不可稳重。首要崔明德认为唐玄宗无法在61岁时有重孙女这个观念如同过分决断。张国刚曾考证过唐代男女的婚嫁年纪,女子成婚期会集在13至22岁。[4] 因而,61岁也有可以有重孙女。此外,《册信成公主文中》中记载信成公主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被封爵,之后再嫁给独孤明。[5]178但静乐公主在745年和亲,假定静乐公主是信成公主之女,那最多也只需6岁。而与静乐公主同年出嫁又同年被杀的宜芬公主,曾留有《虚池驿题屏风》一诗。[6]60能题诗的宜芬公主大约不会是六七岁的年岁,而唐朝是不是会派两位年岁相差不小的公主一起和亲也尚待考证。因而,关于静乐公主的真实身份无法决断地下一结论。

二、唐与契丹和亲的缘由

唐朝的和亲方针对唐运营悠远当地以及处置民族联络有重要的意义。学界在分析唐与契丹和亲的缘由时多处于唐朝的情绪上看唐朝的利益需要,共有以下几种观念。

(一)控制突厥

突厥是唐朝北部的健壮政权,而契丹正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崔明德认为唐与契丹的和亲必定是与契丹、突厥、唐的三角联络有关。契丹不只在风俗上和突厥相同,而且在南北朝时期就依托于突厥。因而唐朝以和亲来撮合契丹,以此抵达控制突厥的意图。[3]李彦平认为玄宗时期的和亲方针是连续了唐高祖时期所拟定的战略,即环绕如何消除东褪栈剽一战略方针而拟定的。唐和突厥实力的消长抉择了契丹的向背,因而唐玄宗频频与契丹和亲是为了争夺契丹的归附。[7]

(二)经略东北

契丹的战略方位非常重要,陈巍认为契丹对唐朝的向背是唐朝能否经略北方的要害。营州之乱后唐对东北的控制大大削弱,因而玄宗在契丹来附时期望借和亲安靖两边的联络,以此重塑唐朝对东北的控制。[8]马艾鸿则重视到唐玄宗时期东北不断健壮的渤海政权。他认为契丹位于唐朝和渤海的缓冲地带,唐以和亲方法撮合契丹的意图是为了坚持东北民族的平衡状况以安靖唐朝在东北民族区域的控制,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避免渤海国持续向内地扩展。[9]

(三)防护西北,减轻东北的军事压力

位于西北的吐蕃政权关于唐朝一向都是亲信大患,范立香吸纳了陈寅恪先生和唐长孺先生关于唐朝东西二战线的观念。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唐遵循了关中本位方针,全国的重心是在西北。唐朝面临吐蕃的不断健壮,有必要以拓荒西部,控制中心亚细亚借保关陇的平安为国策,而东边应以坚持现状为主。[10]128唐长孺在《山居存稿续编》中认为唐代从贞观以来就有东西二线,但唐朝的国力无法承担一起消除双面的强敌。因而只能舍西而图东或舍东而图西。[11]330-331范立香经过收拾唐与吐蕃关于西北的抢夺,认为玄宗活泼地与契丹等东北民族和亲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此减轻压力。[12]

(四)府兵制的损坏

崔明德认为,唐玄宗时期因为均田制初步割裂,树立在均田制基础上

的府兵制逐步遭到损坏,唐朝现已失掉了经过武力控制悠远当地的满足力气。因而想要使契丹可以依托于唐,就只能使用和亲的办法来加强两者的联络。[13]

另外,也有专家从契丹的视点来谈论和亲的缘由。陈巍认为,因为褪栈佝衰,内部政治骚动。原先依托于突厥的北方民族掀起了归附唐的浪潮,而契丹也顺势乞降,以此脱节突厥的控制。[8]贾淑荣和常宁经过分析契丹的和亲交际兵略,认为契丹与唐的和亲是为保证汗位的被逼和亲交际。契丹其时处于较落后的部落氏族期间,承受唐朝的和亲是其加强权力,安靖族内方位的途径。[14]

三、唐与契丹和亲失利的缘由

唐与契丹的四次和亲究竟都是以失利告终,学界别离从唐朝和契丹两个视角来谈论失利的缘由。

(一)从唐朝的视点

崔明德从唐朝对契丹的和亲情绪上分析,认为两边的和亲联络对错常松懈的。唐玄宗对契丹的和亲都是有求必应,这就致使契丹对唐朝的隶属联络并不安靖。[3]卫永锋认为唐朝其时的战略重心在西北区域,对东北无暇顾及,因而采纳战略防卫,这就致使关于契丹的管控并不完善。[15]

(二)从契丹的视点

李彦平以其时契丹与唐朝和周边少量民族的联络下手,他认为契丹处于唐和突厥两个健壮的政权之间,没有力气与唐和突厥进行抗衡。因而契丹在处置唐和突厥的联络上,只能是谁强粪便依托于谁,这也就致使了契丹对唐时叛时降的情绪。[7]卫永锋认为契丹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改动时期,内部骚动,可突于的呈现影响了两边的安靖局势。[15]陈巍在文平分析娑固被可突于杀戮后,之后的契丹领袖都是可突于所立。在李失活去世至可突于去世的十六年间,契丹是可突于掌权,领袖只是傀儡。唐朝在此期间的和亲其标志意义大于实践作用。陈巍从公主所下嫁的契丹领袖的视点来分析失利缘由,认为和亲公主所下嫁的目标都是无实权的大贺氏领袖,而且回护契丹内部的亲唐实力,这致使了契丹实权派并与大贺氏敌对的可突于及其他党的不满,然后致使可突于反叛。[8]

四、唐与契丹和亲的影响

关于唐与契丹和亲的影响,学界的干流观念是以和亲的活泼影响为主,必定唐与契丹和亲的价值。从唐朝的视角分析会集于和亲对唐悠远当地方针的作用以及经济文明上的交流,从契丹视角分析则会集于和亲为契丹后来的健壮鼓起奠定了基础以及和亲带来的经济和文明上的改变。李彦平缓马艾鸿对唐与契丹和亲的影响进行了相对无缺的评述,且两者都是从唐朝与契丹两个视点进行分析,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安靖悠远当地

尽管两边和亲究竟是以失利告终,可是李彦平分析和亲公主在少量民族领袖心目中的方位是崇高的。关于少量民族的领袖而言,可以与唐朝结亲是光彩和恩宠。因而两边的和亲的确起到了撮合契丹,平稳悠远当地局势,安靖少量民族区域控制的作用。[7]马艾鸿分析两边和亲之后唐朝对契丹领袖进行了全方位封爵,他认为和亲作为一种政治婚姻,是一种有用的羁縻方法。

(二)为契丹的鼓起奠基

马艾鸿认为唐玄宗时期与契丹的和亲是契丹族鼓起的要害时期,和亲为契丹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契丹可以在唐末至五代逐骤变成健壮政权与唐对其多次和亲与扶持有关。[9]

(三)加强经济文明交流

李彦平经过收拾和亲时刻契丹与唐彼此朝贡与赐予的进程,认为“这给两边带来了互补效应,推进了内地与悠远当地区域的经济昌盛。”另外唐朝的歌舞以及服饰方面都有了契丹文明元素,而唐朝的衣物也改动了契丹的皮裘服饰。因而两边的和亲丰厚了彼此的文明日子。[7]马艾鸿认为和亲对唐与契丹的经济打开是起到了各取所需的作用。关于唐朝来说,和亲所带来的悠远当地安靖局势临农业经济打开起到了安边的作用,而关于契丹而言经过和亲的方法来抵达利益诉求,以此对他们的游牧经济起到了弥补作用。[9]

(四)推进民族交融

李彦平思考到和亲所带来的通婚繁衍疑问,他认为唐与契丹的和亲虽是由上层和亲初步,但之后必定会添加其他阶层和民众之间通婚的可以。汉族与少量民族的通婚有利于消除民族成见,推进民族交融。[7]

五、结语

因为契丹在这一期间正处于建国前的鼓起时期,而关于唐王朝而言,契丹对唐的影响力比不上高句丽、渤海等民族。因而学界不管是研讨契丹史或是唐史的专家,对唐朝与契丹之间交游的重视并不火热。根据已出的作用,笔者对将来的研讨有以下两点展望。

首要,从史料运用上专家多运用《旧唐书》、《新唐书》、《全唐文》、《辽史》、《册府元龟》、《契丹国志》《资治通鉴》等传世文献。因为传世文献中关于和亲的直接记载并不多,因而构成了研讨的捆绑。笔者认为可使用墓志等出土文献以及出土文物以此丰厚史料来历,经过互证使研讨更具说服力。

其次,和亲是唐朝安靖与周边少量民族联络的重要方针之一。经过和亲方针的打开也可以窥见唐王朝与周边少量民族实力的此消彼长。因而,关于唐与契丹四次和亲的研讨视界应愈加开阔。笔者认为将四次和亲看做一个全体,归入唐王朝时期的整个和亲史研讨中,更可以看出两边和亲的打开特征。一起也可以以小见大,以唐与契丹的和亲来窥见唐王朝的民族方针和悠远当地局势的改变。

[参 考 文 献]

[1]王桐龄.汉唐之和亲研讨[j].史学年报,1929(1).

[2]邝平樟.唐代公主和亲考[j].史学年报,1935(2).

[3]崔明德.唐与契丹、奚和亲公主考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4]张国刚,蒋爱花.唐代男女婚嫁年纪考略[j].我国史研讨,2004(2).

[5](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上海:学林出书社,1992.

[6]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7]李彦平.唐朝与东北少量民族契丹、奚的和亲[j].社会科学战线,1996(3).

[8]陈巍.论唐与奚、契丹的和亲[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

[9]马艾鸿.唐与契丹联络研讨[d].合肥:安徽大学,2021.

[10]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书社,1982.

[11]唐长孺.山居存稿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范香立.唐代和亲研讨[d].合肥:安徽大学,2015.

[11]崔明德.对唐朝和亲的一些查询[j].前史教育,1983(12).

[12]贾淑荣,常宁.契丹和亲交际兵略的构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5).

[13]卫永锋.唐前期(618-763)和亲研讨[d].成都:四川大学,2002.

the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the peace-making marriage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khitan

gao jia-min

abstract:peace-making marriage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for the tang dynasty to consolidate relations with the surrounding ethnic minorities. due to its speci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khitan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identity of the princess, the reasons for the policy,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peace-making marri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the discussion of this ques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anded down literature and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take the four marriages as a whole event, and include them in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s peace-making marriage. in this way, we will have a more in-depth study of the tang dynasty’s frontier national policy.

key words:tang dynasty; khitan; peace-making marriage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03-02

[作者简介]高嘉慜(1995-),女,上海金山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打开学院2021级我国史硕士研讨生。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