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研究生优秀导师风采 她带领学生登上5300米的青藏高原…(西工大研究生招生网)

2024年 6月 2日 作者 gong2022 0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
他们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学科、学位点建设和培育工作,育人成效显著,
他们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和潜心钻研的科研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2021-2022年度研究生优秀导师们的风采吧!
1.周洲,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生140余人,主讲课程4门,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项。她认为,做好研究生导师,要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证实问题解决程度、将成果推广应用的科研能力,培养负责任、有担当、善组织的领导能力,培养独立行走于社会的协作能力。她努力做好学生人生导师,打造“最后一堂课”等4个综合思政交流平台,让思政教育变成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和觉悟。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92人,博士研究生52人,多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2.吕震宙,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的《结构机构可靠性设计基础》获校“双一流”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支持。近5年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近5年主持多项两机专项、民机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年来共培养毕业37名博士和48名硕士,所指导研究生获得洪堡学者奖3人,博新计划1人,全国优博提名1人,中国航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1人。

3.严启龙,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五年,主持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等课题9项、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11项,成果已在航天先进固体动力等重大工程领域推广应用。在研究生指导中注重学生独立人格和综合素养培育,遵循“给学生答疑解惑或论文修改反馈不超过48小时”的铁律。近五年指导毕业研究生共8人,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指导4人次获得校“优秀研究生标兵”或“学术之星”称号、2人获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2人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曾向阳,航海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3门,出版教材7部,主持教改项目2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指导的研究生获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20余人次。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以德育人,以才服人,宽严相济的理念,深受学生尊敬。

5.王锦程,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始终坚持“正己、爱生、重导、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负责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教材3部,获多项教学成果奖,校级最满意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50余人,其中3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洪堡学者,1人获香江学者。

6.虞益挺,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等项目10余项,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37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2021年指导第一届博士毕业生3人,2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指导硕士毕业生16人,2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入选国家公派留学计划;指导研究生6人获国家奖学金7次。2021年,负责设计并建成宁波市首条8英寸硅基mems加工中试线,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7.陈登凯,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参与完成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工业设计项目20余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7部,授权专利100余项,担任国际会议主席2项。坚持“整合、优化、集成、创新”培养方向,突出“梦想、使命、荣誉、担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设计领军人才,培养研究生54人,成为行业中坚骨干力量。培养研究生54人,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国内外科技竞赛与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多项。

8.岳珠峰,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某重大工程副总师,航发重大型号副总师,工信部某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某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研究生培养中突出价值引领,以国家级重大项目为牵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行业相关科研的能力;创新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毕业生多数就业于行业重要科研院所,成为骨干力量,培养的毕业生中,获批国家级青年人才等4人次,任型号总师、副总师等10余人。

9.刘存良,动力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以及“航空强国中国心”突出贡献一等奖等学术荣誉。近五年,培养学生获国家奖学金6人次,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人次;培养的博士生获中国航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工程热物理学科最高学生荣誉“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是学生的严师益友。

10.张若南,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带领学生开展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自主研制了空时无线信道测量系统,成果被列入5g国际标准;研制无人机空地一体化网络系统,与学生一起在青藏高原开展试飞测试,应用于太阳能无人机空中基站和油气输送管道巡检。指导的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1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和省级一等奖、“互联网+”大赛陕西省金奖等。

11.李爱军,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1部,主讲课程获得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发教学案例入选陕西省工程类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主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2项,撰写教学研究论文2篇,获得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现已毕业硕士生47人,博士生5人,培养优秀毕业生8人。指导研究生党支部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党支部。

12.尚学群,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相关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围绕以人工智能技术加快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建设需求,开展生物医学大数据集成及人工智能技术攻关等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知名企业、医院等应用。以潜心治学来要求自己、影响学生,坚守做科研要志存高远、持之以恒,做真正有意义的科研。教导学生将对国家的贡献和自身的长远发展相结合,立大志,做大事,指导的研究生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培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2人,3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人获校优秀毕业生。

13.聂玉峰,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过近三十年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形成“教学与科研融通、数学与应用科学融通、应用数学与基础数学融通”的创新数学人才培养理念;完成7项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其它科研项目,培养毕业80余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富有影响力的计算类教材3部;历任省部级及其以上的学会领导、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指委委员十余项。培养已毕业研究生70名,1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获校优秀毕业生,多人获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和研究生种子基金。

14.赵建林,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我国信息光学领域领军级学者,在光场调控及计算光学成像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国际学术影响。主讲的高等光学课程入选校研究生“双一流”核心建设课程及研究型示范课程。坚持立德为先,树德为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指导的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学术成果水平、学位论文质量、学术交流实践等方面,均得到国内同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培养研究生百余人,15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6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人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2人获王大珩高校学生光学奖。

15.顾军渭,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坚持教书育人,主持6项省/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发表教学论文5篇,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科学出版社教材1本。注重科研育人,构筑了“团结、谨慎、严肃、活泼”的“家”文化,研究生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入选“中国百篇”,获宝钢优秀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等40人次,杨旭彤同学获2019年度cste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全球1人/2年,首位中国获奖者)。发展实践育人,研究生获“挑战杯”、“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0余次。

16.杨乃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级基金重大专项等9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8项。坚持面向国家需要,以发展创新思维为基础、以参加高水平课题和发表高水平论文为抓手,培养掌握深厚理论知识、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培养出我校管理学第一位博士、第一位博士后和第一位外籍博士,1篇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多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7.杨瑾,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来确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行动序列和时间资源配置。他提倡“多些身教,少些说教

”,强调润物细无声,追求品格和学问共举,做人与教书并重。正是由于强调“有教无类”,他指导的16名研究生中,有6人获国家奖学金,5人攻博,4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校优秀毕业研究生。

18.郑江滨,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西安)基地主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主讲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注重因材施教,遵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培养已毕业研究生116人,均就职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多人获校优秀毕业生,1人入选重点青年托举人才工程。

19.李玉龙,民航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教学上以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弘扬黄玉珊等老一辈航空人的科学家精神,树立新时代师德师风典范。科研上聚焦国家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完整的结构抗冲击设计、分析与验证体系,填补国内空白;首次提出电磁霍普金森杆技术,引领冲击动力学发展前沿。对研究生的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近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研究生48人,校优秀毕业研究生4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

20.王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导学生养成品学兼优、刻苦勤奋的习惯,所指导研究生中70%的学生获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学位论文等奖励荣誉。积极践行科研育人的理念,始终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冲在第一线,将爱国奉献精神的锤炼潜移默化地蕴含在行业项目的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毕业生能力出众,在就业中也体现出出类拔萃的竞争力。培养已毕业研究生20人,15人次获得校优秀毕业生,1人次获校优秀研究生标兵,3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来源|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院
文图整理丨赵珍 黄媛 白婧熠
编辑|贾艺蕾
审核|李春林 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