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取消录取资格事件考研生的“黑暗森林”时代开启了招生考试…(上师大取消录取资格的原因)

2024年 3月 7日 作者 gong2022 0

一个多月前,人大的三十多名考生曾经因考完后在群聊中透露了复试试题和流程,被群里其他考生截图举报,遭到校方“复试记零分”的严厉处分。

这件事闹成舆论事件后,陈大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担心这样的做法会“传染”到更多的学校,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最终带来所有考研人的“黑暗森林时代”。
全文:
果然,我当时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5 月 21 号,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30多位已经过了公示期的拟录取考生接到校方的电话,通知他们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该校官网5月24日重新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比当初的拟招生人数少了近四十人。

这件事上热搜之后,5月25日深夜,上海师范大学校方发布“情况说明”:

目前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些信息未明:
这些被取消录取资格的同学,当时到底是讨论了什么内容?
学校圈定“处刑”范围,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有没有被“法外施恩”免于处罚的?
举报事件发生在四月初,为何校方会拖到五月底,整个考研过程都尘埃落定后进行处理?
陈大夫就现在我们掌握的信息,说说对于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发表,只要文明发言我都会尽量放出来。
1 我个人非常同情这些被取消录取的同学
我当时在人大相似事件中,也表达了一致的立场。
考过研的同学应该大概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分享自己的复试经历的考生,可能是抱着善良和热心的想法;
然后大家讨论开了,有的开车,有的斗图,有的分享自己的复试经过,有的吐槽考试安排……..
后面的人见大家都这么热情这么无私,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高兴。

当事考生的叙述
但他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群里,可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啊!
如果是线下复试,复试完面对面交流复试心得,还算正常,留不下什么;
但线上复试你在群里任何的交流,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记录,到时候人家反手一个举报,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你们之间是纯粹的零和博弈,就这么多名额,把你们都拉下去了,我上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社会现实用血的教训,给这些同学提前上了一课:人心险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人性。

这次的这三十多位同学,可能比人大事件中的还惨一些:
人大复试取消成绩事件是四月初发生的,这些学生被人大拒之门外后,还可以参与调剂上个次一等的高校;
而上师大这三十多名考生,则是整个研究生录取都已经结束,已经到了调档案办理入学的时候,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到消息的。

他们面前不仅升学的途径全都被堵死,甚至找工作都不好找;
秋招春招都已经结束,现在稍微好一点的企业都已经不招应届生了。
他们虽然现在还在努力自救,但翻案的希望恐怕也已经很渺茫;
其中一位考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变化的:

希望这些同学前途顺利,早日 从这次的打击里走出来;
尽快开启自己人生的下一段旅程,寻找到更光明的未来。
2 学校的做法令人感到迷惑
多名被取消录取资格的考生表示:群里关于复试题目的讨论,是在复试完成后才开始的。
而校方“情况通报”的说法是:他们的讨论是在复试还未结束时就开始的。
有网友指出:“复试完成后”到底应该理解为考生个人完成复试,还是所有考生都完成复试,成了这次争议的焦点。
按照上师大考生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保密期限”指的是考生个人复试过程中,只要考生考完后下播,就应该算作是复试结束。
该校关于考研复试的规则,并未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结束后不得讨论或分享复试经历、复试题目等信息。
这一点和

之前的人大,以及一些其他“双一流“高校的相关规则非常不一样;
看看下面三所高校复试规则的对比,就能明白这里面的区别:

人大的相应保密条款清晰明确,那些被取消成绩的同学,事发后即使觉得冤也只能怪自己没了解清楚规则;
而上师大的规则本身就写得模棱两可,考试的组织工作也是漏洞百出;
现在出了事,就直接把考生甩出去挡飞刀,直接对他们的学业未来宣判了“极刑“;

在通知这些学生录取资格被取消前,甚至都没跟他们核实一下情况;
学校的这一系列处理方式,就让人觉得很迷惑了。

3 关于这位“神秘举报者”
在人大事件中,举报者 的行为逻辑还可能是:
把前面这些考生都拉下水了,学校可能为了这一届研究生招生不开天窗,会补录后面的学生,自己可能会有机会。
而上师大这次这位举报者的做法,则更有意思:
这位举报者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各种截图,qq号等证据全都有;
甚至还把一个未实名的群里分享的信息,”千辛万苦”地通过复试实名群对比查找,一一对应查实所有分享复试信息的人的名字。

此人4月初到上海,花了半个月到学校多次进行举报,还去找了市教育局等多个政府部门;
一直闹到相关部门顶不住压力,只能“按闹分配”,满足其要求为止。
这份锲而不舍的较真精神,真的令陈大夫叹为观止。
人大事件的处理结果已经清楚的表明:学校虽然会处理违规考生,但不会往下补录。
在明知举报不会给自己带来实质性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将这种行为理解为损人不利己,“我没上你们也别想上”式的非理性报复。

在互联网上,关于该怎么评价这类举报者的问题,意见是完全撕裂的。
有的人认为,举报是捍卫公平,维护考试规则的正义之举,不该受到任何指责。

也有的人认为,这是不讲武德,去偷袭其它考生的小人行径。

我对这些举报者的看法是这样的:
在公共舆论场上发言,我会对他们表示完全的支持。
他们是正义的使者,是黑暗中的利剑,是公平的守护神,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
但如果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我会坐立不宁寝食难安;
我这个人神经大条,日常可能哪句话说错了,搞不好就栽在这人手里了。
我会宁愿调到另一个单位,另一个部门工作,找一个能踏踏实实睡着觉,不用担心被举报的环境。

4 “黑暗森林”时代,已经来临了
在人大事件发生时我就曾经表示:
作为国内顶级院校,人大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具有相当的示范性;
他们一纸处理决定将会影响的,将不止是直接被取消成绩的那几十位考生。

果然,我当时的担心变成了现实:
人大取消成绩事件是四月七号爆出的,与上师大举报者动身去上海闹,基本是同一时间。
上师大的这起事件,基本可以被理解为这场“举报风”从人大传播出去,下一个“中招”的而已。
被传染的难道只会是上师大吗?恐怕未必。
这两天在相关报道下面,有不少声音表示:上师大这位举报者是他们的“偶像“,一己之力就搞掉这么多人,真牛逼;
他们手里也有自己当时考研复试被刷下来的时候,保存下来的群里聊天截图,可以考虑派上用场了。
甚至有考研已经过去两年的,也打算试着举报一把。

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打打嘴炮,还是真的打算这么干;
但如果发挥一下想象力,我们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嘛;
可以不可以让自己的女朋友装作不经意,加上几位学长的好友,秀秀色相灌点迷魂汤,让他们放松警惕,然后反手将其举报呢?
我可不可以拿小号建个群,引导别人说些不恰当的话,然后截图去举报,轻轻松松干掉一批人呢?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人大和上师大这两拨考生的悲惨遭遇,会时时提醒以后的所有考研考生:
他们的身边,可能是有狼人的。
以后像考研,考公这类考试的重点,可能不光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分数;
还会有人开始认真地研究,怎样利用规则干掉尽可能多的对手,让自己尽可能获益。

同学们应该很清楚,我们身边各种各样“分享群”“分享帖””校内网盘”所提供的信息,在当代大学生寻求学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深究的话,这些“经验分享”很多都要么和各种各样的学校规章冲突,要么是老师明令禁止的,要么违反了著作权法。
这些事情,大多数高校以往都会持民不举官不究的灰色态度;
但如果这种灰色地带被打破了,对于学生的利益真的会是好事吗?

考研这一路多难,经历过的同学都懂。
过去十几年里,研友之间互 互助的风气一直是主流,大家有什么消息都很愿意分享。
现在是要大家都人人自危?都把身边其他考生都看成仇敌?
这世界已经有足够多恶意了,难道我们还要再加上一点吗?

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囚徒困境“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竞争高度内卷下的底层互害。
从“227事件”开启全社会的“大举报时代”后,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一步步地加剧所有人的恶意和警惕性。
而今年连续发生的人大、上师大两起事件,则正式宣布了考研领域“黑暗森林”时代的开始。
从此以后,每一位考生都要将在考研路上遇到的其他所有人视为威胁,而非可以互相搀扶前进的好友和同伴。
那些当时还为举报者辩护的同学们,我希望你坐下来好好想想:这就是你想要的“公平”吗?

最后,提醒所有即将走上考研路的同学,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定要谨言慎行!
要时时刻刻牢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考生不言于群聊之中”
不要让自己一年甚至更久的寒窗苦读,因为一时的“热心”而一无所获!
– end –
作者:我是陈大夫
来源:大学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精彩热文:
回复以下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感谢您支持“中国大学教育”
中国大学教育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大学,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