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京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_士族_宦官_王圻(2015南京大学 话剧屋塔房王世子)

2024年 1月 24日 作者 gong2022 0

原标题:2015南京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

2015南京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前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说明

1.二重根据法

近代王国维的研讨我国古史的理论。1925年王国维在为清华研讨院教学《古史新证》时最早提出。这种办法是以出土文物所记载的新材料和古籍所记载的旧材料,彼此弥补、彼此印证,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解。经过这种办法,新材料可以得到合理的说明,旧材料可以得到从头判定,而我们有关古史的立论,可以得到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两层断定,然后也就会做到确凿可信。

2.王与马共全国

东晋一朝呈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全国的特别政治局势。西晋消亡,北方士大夫纷繁南渡,构成了江左五朝士族门阀的根柢阵型。琅邪王导/王敦,同为江左政权的军政支柱。琅邪王导及颍川庾亮、谯郡桓温、陈郡谢安等门阀家族,已具有了与皇帝“共全国”的政治权势。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柱树立的。东晋树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撑持。王导协助司马睿争夺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区域土著士族的撑持。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劳绩最大,所以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掌控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全国”之说。

3.甘露之变

唐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未遂的政治事端。面临宦官擅权,文宗委任郑注和 李训冲击宦官实力。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执政时,李训令人奏告文宗,称大明宫左仗院的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拐骗仇士良等大宦官前往观看,试图将其一扫而光。不料事泄,宦官派出禁军大杀朝官,李训、郑注被杀。甘露之变后宦官实力更为健壮。

4.王圻

王圻(1530年~1615年),明文献学家、藏书家。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原籍江桥(时属青浦县)。年少就读于诸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御史。以勇于直言,与宰相张居正等相左,黜为福建金事。继又降为邛州判官、张居正去世后,王圻复起,任陕西提学使、神宗傅师、中顺大夫资治尹,授大宗宪。王圻学问广博,著作宏丰,传世的有《洪洲类稿》4卷、《三才图会》105卷、《两浙盐志》、《续文献通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云间海防志》等,并主纂万历《青浦县志》。85岁病故,卜葬于家乡十都腾圩,神宗派员御祭。所注有《周礼》,《武经》。还著有《水利考》,《明农稿》,《吴淞江议》,《洗冤录》,《古今考》。

5.续文献通考

明代王圻编著的典制体史书。二百五十四卷。1586年景书。分类较《文献通考》多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六门,算计为三十考。记事接《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尤以明代有些最为丰厚。兼有《通志》之长,既收人物,又分条标明,致使编制凌乱。有万历年间刊本。

6.姜嫄

古代传说中周开山祖师后稷的母亲。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来历之义。她可所以初始年代母系社会一个氏族的女酋长,周王朝曾为她单独立庙。《大雅,生民》一章:“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毛传》:“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郑笺》:“姜姓者,炎帝之后,有女名嫄,当尧之时,为高辛氏之世妃。” 一说姜嫄为帝喾之妻,《通释》:“姜嫄相传为无夫而生子,以姜嫄为帝喾(ku)妃者误也”。

7.《元典章》

元朝政治、经济、军事、法令准则的汇篇集。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英宗时官修。六十卷,附《元典章新集》不分卷。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下分8十一目,三百二十七子目。记元代英宗早年的典章准则。多初始档案材料,为研讨元代政治、经济、法令、风俗之重要材料。陈垣著有《元典章校补》十卷。

8.陶澎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首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除去盐政积弊,兴建水利,并设义仓以救歉岁。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达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9.徽率与祖率

刘徽与祖冲之所求得的圆周率的简称。魏晋时期,刘徽在注《九章算术》时,用割圆术所求得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π≈3.14,后人称之为徽率。祖率是南朝宋、齐时的祖冲之使用刘徽的割圆术,在刘徽核算的基础上持续核算,求出了精确到第七位有用数字的圆周率,即π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数值核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

10.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传并推广的交际和军事方针。其代表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其差异即在于各国对东、西两大强国齐或秦的不一样联络。如各国南北相联络,一起抵挡秦、齐之一,即为合纵;各国与秦、齐之一结成东西横向联络来抵挡南北他国,即为连横。秦、齐在恰当的机缘也经过参加合纵集团来抵挡对方。合纵连横的本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撮合与国而进行的交际、军事斗争,以抵达吞并和拓宽土地的意图。合纵连横的斗争习气了战国局势打开的需要,对各国政治发生了很大影响。

11.差遣(官职差遣)

北宋官称和实践职务别离的准则。宋初差遣朝官担任当地长官职务,称为“差遣”。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官”指寄禄官,“差遣”则指官员担任的实践职务。差遣称号中常带有判、知、提举、提点、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公务等,官阶按年资升官,即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收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干,进行集结和升降。

二、简答题

1.我国本钱主义萌发史学界专家的研讨

(一)明清时期的本钱主义萌发。所谓的本钱主义萌发,即本钱主义出产联络初步发生,因为力气微小,它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稀少地存在着,处于萌发状况。学界干流观念认为:(1)明代后期,本钱主义萌发已在某些当地某些手工业中呈现,如在姑苏丝织业中最为显着。其时呈现了机户雇佣机工从事出产的情况。机户与机工的联络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显着是一种新的安适雇佣联络。(2)清代,江南丝织业中的本钱主义萌发也在缓慢地生长。江宁、姑苏等地赋有的机户,运营着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开设“账房”或“行号”,以从事本钱主义的运营。其他作业也存在着本钱主义萌发。

本钱主义萌发打开缓慢的缘由在于:(1)封建土地一切制造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天然经济坚强存在,使产品经济很难打开。(2)封建政府多对内实施重农抑商的方针,对外实施闭关锁国的方针,严峻地阻止了工商业及表里生意的打开;(3)商业本钱多半用于置办土地,很少投诸手工业出产。

(二)学界的不一样观念。本钱主义萌发疑问与我国古代史分期疑问、我国封建土地一切制方法疑问、我国封建社会农人战争疑问、汉民族构成疑问,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从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史学界环绕本钱主义萌发疑问宣告的论著许多呈现,其间尚钺著《我国本钱主义联络发生及演化的初步研讨》、我国公民大学我国前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状的研讨》等作品影响较大。进入1990年代以来,学界初步对本钱主义萌发疑问的研讨进行反思。质疑的观念首要环绕:(1)本钱主义萌发的概念迷糊,即疑问研讨的条件没有处置。(2)把手工工场和雇佣联络的发生当作本钱主义萌发的一个根柢性的标志,而两者在本钱主义萌发发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照有代表性的观念:(1)情结论。李伯重认为本钱主义萌发研求情结是一种片面的期望。从豪情基础来说,是一种特守时期的民族心态的体现。(2)死结论。王家范认为本钱主义萌发疑问的研讨是一个?澜帷薄R蛭厩饕逡淮试谖鞣皆绮辉儆米魃缁嵝巫吹闹赋啤#?)假疑问论。王学典把本钱主义萌发看作一个“假疑问”,他认为包括本钱主义萌发疑问在内的“五朵金花”的纷争发生于稠密的知道形状言语布景下,在既定的言语布景下,这些出题有其特定意义,当今跟着言语体系的根柢变换和语境的无量变迁,这些出题本身能否树立早已变成疑问,也就是说它现已变成“假疑问”。

2.从秦汉三公九卿到隋唐三省六部的演化

秦始皇共同全国后,在中心实施三公九卿制,经过800余年的打开演化,到隋朝时在中心树立了三省六部的行政体系。

秦始皇共同全国后,在中心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置全国政务;太尉为戎行领袖,协助皇帝掌控戎行;御史大夫掌监察,并控制丞相,以防其擅权。三者彼此分权、彼此控制,最高权力握于皇帝之手。九卿是低于三公的官僚,担任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制为汉朝所沿用。到汉武帝时,树立了“中朝”,打破了早年丞相总理全国政务的局势。中朝又名内朝,是由皇帝身边较初级的官吏和随从人员构成的就事机构,以尚书令、中书、侍中等构成的内朝是抉择计划机构,在宫内作业;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实施机关,在宫外作业。中朝赶过于外朝之上,由皇帝所控制。

东汉光武帝时,扩展了尚书台的权力,置尚书令、监各一人,尚书六人。尚书台是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而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就事,构成了?渲萌鹿樘ǜ螅蝗埃冈倍选钡木质啤H娜Ρ唤徊浇档汀?br>

尚书省,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尚书省掌“出纳王命,敷掌万机”, 长官为令、支配仆射。下设诸曹尚书,分领具体事务。尚书省的树立,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而且开了“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先例。但到了南朝,其功能已逐步转化为一般的就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为了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曹操设置中书令、监,“掌赞诏命”,?煺苹庵危惺橹ńゼ跻印薄V惺槭〉氖髁ⅲ中只巳Γ忧苛嘶嗜ā?br>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责任是服侍支配、应对参谋,拾遗补缺、检举不合法。门下省的树立,原为分中书省之权, 故权位极重,有“宰相便坐”之称。

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期虽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一起向皇帝担任则始于隋。内史省是抉择计划机关,担任草拟和公布皇帝的诏令,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担任审阅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担任实施政令,长官令、支配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工、刑、兵六 部,长官称尚书,别离担任官吏任免查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狱、工程营建等方面的内容。三省各有分工、彼此控制,一起对皇帝担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化进程中,一个中心的趋势就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强化。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老是主意设法涣散下面的宰相或许其他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以使自个牢牢掌控政治局势。这一方面有利于权力的会集和政权的安靖,一方面也构成了皇帝的擅权及其他的趁便疑问。

三、论说题

1.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的进程,并分析其意义

明代云贵、两广、四川、湖广一带居住着苗、瑶、壮、彝等少量民族,大都尚处在奴隶制年代。元朝时,由当地领袖控制,称“土官”,受中心封爵。

明政府在云南、贵州树立布政使司,有方案地削减土官,在一些区域保存土官;在一些区域派出汉人任职,称“流官”,土流兼治;后又采纳打压和前进“士官”为流官的办法,实施“改土归流”;以抵达逐步赶忙控制这些区域的意图。但明政府的搜刮,特别是流官的贪婪,常激化当地与中心的敌对。

雍正年间,在明代“改土归流”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对西南少量民族区域的控制,进一步实施了改土归流。鄂尔泰任云贵广西总督时,对贵州苗疆、云南、广西的土司多改为政府录用的流官;随即又在四川的巨细金川等地改土归流。即扔掉自元代以来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控制。始于明洪武二十8年,时云南越州土知州因作乱被斩,乃废土州,置越州卫。这今后时有此举,而规划较大者,一为永乐时平贵州思南、思州两宣慰使之乱,;一为万历时平四川播州宣慰使之叛。清雍正年问,由云贵总督鄂尔泰掌管的改流,乃前史上规划最大的一次,触及云南、广西、贵州等五省。在改流区域,清政府设兵驻防,实施屯田,兴办学校,编造户口,扔掉曩昔土司严格控制,根绝拖鲁‘间之纷争,推进悠远区域与内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加强了中心对悠远区域的控制。但直至清末,土司准则在一些区域仍然存在。

2.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从经济、政治、理论来历来分析其打开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是由独裁主义与中心集权构成的准则,但要留心独裁主义与中心集权二者之间的联络。其根柢意图为维护共同多民族国家的打开与平稳。

1、经济本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产力前进致使旧的出产联络溃散,秦国商鞅变法树立了封建经济的控制方位,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天然经济。是封建的个另外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方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共同和社会的安靖,保证小农经济的出产和再出产,新式的地主阶层也需要树立中心集权准则来安靖其控制方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其土地一切准则。这种封建的出产方法抉择了中心集权制的树立。

2、社会本源——安靖、维护国家共同的需要。秦罗致周皇帝在诸侯割据局势下无才能的经历,在共同全国后树立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以消除当地割据实力,维护国家共同。

3、思维本源——法家思维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向以法家思维为控制思维。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无缺的中心集权的政打点论,为秦始皇创建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奠定理论基础。

1、萌发(战国):商鞅树立县制,百官遵守君主规则的封建官僚准则树立。

2、树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独裁主义中心集权的政治准则的树立。(树立皇权的登峰造极的皇帝制,中心三公九卿的官制,当地推广郡县制)。

3、安靖(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发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处置王国疑问。③“免除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维独裁,安靖了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恰当于宰相,彼此控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擅权,又必定程度上控制君主独裁,是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家世不高的有才干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展了控制阶层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纳“杯酒释兵权”将当地的行政、军事、财务权力收归中心,避免了当地割据局势的呈现,加强了中心集权。

6、打开(元朝):在中心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心共同政令的实施。在当地设“行省”实施行省准则,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废丞相,后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在当地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当地实力, 明朝还遍设厂卫间谍组织,实施陈腔滥调取士,这是独裁主义加强的杰出体现。

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悉数掌控在皇帝手中。一起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构成极点的君主独裁控制,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制抵达顶峰。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根柢政治准则。君主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并经过军政官僚机关打点、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心集权等方面,其根柢特征是皇权登峰造极和不可以切割,皇权不可以转让,皇位实施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独裁主义中心集权打开的总趋势。

2015南京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前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说明

1.二重根据法

近代王国维的研讨我国古史的理论。1925年王国维在为清华研讨院教学《古史新证》时最早提出。这种办法是以出土文物所记载的新材料和古籍所记载的旧材料,彼此弥补、彼此印证,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解。经过这种办法,新材料可以得到合理的说明,旧材料可以得到从头判定,而我们有关古史的立论,可以得到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两层断定,然后也就会做到确凿可信。

2.王与马共全国

东晋一朝呈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全国的特别政治局势。西晋消亡,北方士大夫纷繁南渡,构成了江左五朝

士族门阀的根柢阵型。琅邪王导/王敦,同为江左政权的军政支柱。琅邪王导及颍川庾亮、谯郡桓温、陈郡谢安等门阀家族,已具有了与皇帝“共全国”的政治权势。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柱树立的。东晋树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撑持。王导协助司马睿争夺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区域土著士族的撑持。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劳绩最大,所以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掌控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全国”之说。

3.甘露之变

唐文宗联合朝官谋诛宦官未遂的政治事端。面临宦官擅权,文宗委任郑注和 李训冲击宦官实力。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执政时,李训令人奏告文宗,称大明宫左仗院的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拐骗仇士良等大宦官前往观看,试图将其一扫而光。不料事泄,宦官派出禁军大杀朝官,李训、郑注被杀。甘露之变后宦官实力更为健壮。

4.王圻

王圻(1530年~1615年),明文献学家、藏书家。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原籍江桥(时属青浦县)。年少就读于诸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御史。以勇于直言,与宰相张居正等相左,黜为福建金事。继又降为邛州判官、张居正去世后,王圻复起,任陕西提学使、神宗傅师、中顺大夫资治尹,授大宗宪。王圻学问广博,著作宏丰,传世的有《洪洲类稿》4卷、《三才图会》105卷、《两浙盐志》、《续文献通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云间海防志》等,并主纂万历《青浦县志》。85岁病故,卜葬于家乡十都腾圩,神宗派员御祭。所注有《周礼》,《武经》。还著有《水利考》,《明农稿》,《吴淞江议》,《洗冤录》,《古今考》。

5.续文献通考

明代王圻编著的典制体史书。二百五十四卷。1586年景书。分类较《文献通考》多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六门,算计为三十考。记事接《文献通考》,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尤以明代有些最为丰厚。兼有《通志》之长,既收人物,又分条标明,致使编制凌乱。有万历年间刊本。

6.姜嫄

古代传说中周开山祖师后稷的母亲。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来历之义。她可所以初始年代母系社会一个氏族的女酋长,周王朝曾为她单独立庙。《大雅,生民》一章:“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毛传》:“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郑笺》:“姜姓者,炎帝之后,有女名嫄,当尧之时,为高辛氏之世妃。” 一说姜嫄为帝喾之妻,《通释》:“姜嫄相传为无夫而生子,以姜嫄为帝喾(ku)妃者误也”。

7.《元典章》

元朝政治、经济、军事、法令准则的汇篇集。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英宗时官修。六十卷,附《元典章新集》不分卷。分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十门,下分8十一目,三百二十七子目。记元代英宗早年的典章准则。多初始档案材料,为研讨元代政治、经济、法令、风俗之重要材料。陈垣著有《元典章校补》十卷。

8.陶澎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首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除去盐政积弊,兴建水利,并设义仓以救歉岁。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达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9.徽率与祖率

刘徽与祖冲之所求得的圆周率的简称。魏晋时期,刘徽在注《九章算术》时,用割圆术所求得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π≈3.14,后人称之为徽率。祖率是南朝宋、齐时的祖冲之使用刘徽的割圆术,在刘徽核算的基础上持续核算,求出了精确到第七位有用数字的圆周率,即π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数值核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的人。

10.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传并推广的交际和军事方针。其代表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其差异即在于各国对东、西两大强国齐或秦的不一样联络。如各国南北相联络,一起抵挡秦、齐之一,即为合纵;各国与秦、齐之一结成东西横向联络来抵挡南北他国,即为连横。秦、齐在恰当的机缘也经过参加合纵集团来抵挡对方。合纵连横的本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撮合与国而进行的交际、军事斗争,以抵达吞并和拓宽土地的意图。合纵连横的斗争习气了战国局势打开的需要,对各国政治发生了很大影响。

11.差遣(官职差遣)

北宋官称和实践职务别离的准则。宋初差遣朝官担任当地长官职务,称为“差遣”。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官”指寄禄官,“差遣”则指官员担任的实践职务。差遣称号中常带有判、知、提举、提点、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提点刑狱公务等,官阶按年资升官,即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收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干,进行集结和升降。

二、简答题

1.我国本钱主义萌发史学界专家的研讨

(一)明清时期的本钱主义萌发。所谓的本钱主义萌发,即本钱主义出产联络初步发生,因为力气微小,它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稀少地存在着,处于萌发状况。学界干流观念认为:(1)明代后期,本钱主义萌发已在某些当地某些手工业中呈现,如在姑苏丝织业中最为显着。其时呈现了机户雇佣机工从事出产的情况。机户与机工的联络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显着是一种新的安适雇佣联络。(2)清代,江南丝织业中的本钱主义萌发也在缓慢地生长。江宁、姑苏等地赋有的机户,运营着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开设“账房”或“行号”,以从事本钱主义的运营。其他作业也存在着本钱主义萌发。

本钱主义萌发打开缓慢的缘由在于:(1)封建土地一切制造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天然经济坚强存在,使产品经济很难打开。(2)封建政府多对内实施重农抑商的方针,对外实施闭关锁国的方针,严峻地阻止了工商业及表里生意的打开;(3)商业本钱多半用于置办土地,很少投诸手工业出产。

(二)学界的不一样观念。本钱主义萌发疑问与我国古代史分期疑问、我国封建土地一切制方法疑问、我国封建社会农人战争疑问、汉民族构成疑问,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从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史学界环绕本钱主义萌发疑问宣告的论著许多呈现,其间尚钺著《我国本钱主义联络发生及演化的初步研讨》、我国公民大学我国前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状的研讨》等作品影响较大。进入1990年代以来,学界初步对本钱主义萌发疑问的研讨进行反思。质疑的观念首要环绕:(1)本钱主义萌发的概念迷糊,即疑问研讨的条件没有处置。(2)把手工工场和雇佣联络的发生当作本钱主义萌发的一个根柢性的标志,而两者在本钱主义萌发发生之前就已存在。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照有代表性的观念:(1)情结论。李伯重认为本钱主义萌发研求情结是一种片面的期望。从豪情基础来说,是一种特守时期的民族心态的体现。(2)死结论。王家范认为本钱主义萌发疑问的研讨是一个?澜帷薄R蛭厩饕逡淮试谖鞣皆绮辉儆米魃缁嵝巫吹闹赋啤#?)假疑问论。王学典把本钱主义萌发看作一个“假疑问”,他认为包括本钱主义萌发疑问在内的“五朵金花”的纷争发生于稠密的知道形状言语布景下,在既定的言语布景下,这些出题有其特定意义,当今跟着言语体系的根柢变换和语境的无量变迁,这些出题本身能否树立早已变成疑问,也就是说它现已变成“假疑问”。

2.从秦汉三公九卿到隋唐三省六部的演化

秦始皇共同全国后,在中心实施三公九卿制,经过800余年的打开演化,到隋朝时在中心树立了三省六部的行政体系。

秦始皇共同全国后,在中心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置全国政务;太尉为戎行领袖,协助皇帝掌控戎行;御史大夫掌监察,并控制丞相,以防其擅权。三者彼此分权、彼此控制,最高权力握于皇帝之手。九卿是低于三公的官僚,担任具体事务。

三公九卿制为汉朝所沿用。到汉武帝时,树立了“中朝”,打破了早年丞相总理全国政务的局势。中朝又名内朝,是由皇帝身边较初级的官吏和随从人员构成的就事机构,以尚书令、中书、侍中等构成的内朝是抉择计划机构,在宫内作业;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实施机关,在宫外作业。中朝赶过于外朝之上,由皇帝所控制。

东汉光武帝时,扩展了尚书台的权力,置尚书令、监各一人,尚书六人。尚书台是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而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就事,构成了?渲萌鹿樘ǜ螅蝗埃冈倍选钡木质啤H娜Ρ唤徊浇档汀?br>

尚书省,曹魏时始设,东晋南朝沿之。尚书省掌“出纳王命,敷掌万机”, 长官为令、支配仆射。下设诸曹尚书,分领具体事务。尚书省的树立,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而且开了“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先例。但到了南朝,其功能已逐步转化为一般的就事机构。

中书省,曹魏时为了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曹操设置中书令、监,“掌赞诏命”,?煺苹庵危惺橹ńゼ跻印薄V惺槭〉氖髁ⅲ中只巳Γ忧苛嘶嗜ā?br>

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责任是服侍支配、应对参谋,拾遗补缺、检举不合法。门下省的树立,原为分中书省之权, 故权位极重,有“宰相便坐”之称。

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期虽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一起向皇帝担任则始于隋。内史省是抉择计划机关,担任草拟和公布皇帝的诏令,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担任审阅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担任实施政令,长官令、支配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工、刑、兵六 部,长官称尚书,别离担任官吏任免查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狱、工程营建等方面的内容。三省各有分工、彼此控制,一起对皇帝担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化进程中,一个中心的趋势就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强化。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老是主意设法涣散下面的宰相或许其他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以使自个牢牢掌控政治局势。这一方面有利于权力的会集和政权的安靖,一方面也构成了皇帝的擅权及其他的趁便疑问。

三、论说题

1.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的进程,并分析其意义

明代云贵、两广、四川、湖广一带居住着苗、瑶、壮、彝等少量民族,大都尚处在奴隶制年代。元朝时,由当地领袖控制,称“土官”,受中心封爵。

明政府在云南、贵州树立布政使司,有方案地削减土官,在一些区域保存土官;在一些区域派出汉人任职,称“流官”,土流兼治;后又采纳打压和前进“士官”为流官的办法,实施“改土归流”;以抵达逐步赶忙控制这些区域的意图。但明政府的搜刮,特别是流官的贪婪,常激化当地与中心的敌对。

雍正年间,在明代“改土归流”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对西南少量民族区域的控制,进一步实施了改土归流。鄂尔泰任云贵广西总督时,对贵州苗疆、云南、广西的土司多改为政府录用的流官;随即又在四川的巨细金川等地改土归流。即扔掉自元代以来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的控制。始于明洪武二十8年,时云南越州土知州因作乱被斩,乃废土州,置越州卫。这今后时有此举,而规划较大者,一为永乐时平贵州思南、思州两宣慰使之乱,;一为万历时平四川播州宣慰使之叛。清雍正年问,由云贵总督鄂尔泰掌管的改流,乃前史上规划最大的一次,触及云南、广西、贵州等五省。在改流区域,清政府设兵驻防,实施屯田,兴办学校,编造户口,扔掉曩昔土司严格控制,根绝拖鲁‘间之纷争,推进悠远区域与内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加强了中心对悠远区域的控制。但直至清末,土司准则在一些区域仍然存在。

2.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从经济、政治、理论来历来分析其打开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是由独裁主义与中心集权构成的准则,但要留心独裁主义与中心集权二者之间的联络。其根柢意图为维护共同多民族国家的打开与平稳。

1、经济本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产力前进致使旧的出产联络溃散,秦国商鞅变法树立了封建经济的控制方位,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天然经济。是封建的个另外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方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共同和社会的安靖,保证小农经济的出产和再出产,新式的地主阶层也需要树立中心集权准则来安靖其控制方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其土地一切准则。这种封建的出产方法抉择了中心集权制的树立。

2、社会本源——安靖、维护国家共同的需要。秦罗致周皇帝在诸侯割据局势下无才能的经历,在共同全国后树立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以消除当地割据实力,维护国家共同。

3、思维本源——法家思维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向以法家思维为控制思维。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无缺的中心集权的政打点论,为秦始皇创建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奠定理论基础。

1、萌发(战国):商鞅树立县制,百官遵守君主规则的封建官僚准则树立。

2、树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独裁主义中心集权的政治准则的树立。(树立皇权的登峰造极的皇帝制,中心三公九卿的官制,当地推广郡县制)。

3、安靖(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发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处置王国疑问。③“免除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维独裁,安靖了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恰当于宰相,彼此控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擅权,又必定程度上控制君主独裁,是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家世不高的有才干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展了控制阶层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纳“杯酒释兵权”将当地的行政、军事、财务权力收归中心,避免了当地割据局势的呈现,加强了中心集权。

6、打开(元朝):在中心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心共同政令的实施。在当地设“行省”实施行省准则,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废丞相,后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在当地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当地实力, 明朝还遍设厂卫间谍组织,实施陈腔滥调取士,这是独裁主义加强的杰出体现。

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悉数掌控在皇帝手中。一起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构成极点的君主独裁控制,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制抵达顶峰。

独裁主义中心集权准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根柢政治准则。君主掌控国家最高权力,并经过军政官僚机关打点、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心集权等方面,其根柢特征是皇权登峰造极和不可以切割,皇权不可以转让,皇位实施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独裁主义中心集权打开的总趋势。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