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帖15期中山大学中山一院胸心外专硕

2024年 1月 11日 作者 gong2022 0
作者:tak学长
编辑:柠檬汽水

从医行者第六期工作正式启动啦!详情请见:

从医行者第六期 | 踔厉奋发

如果你是想保研或留学的同学,请关注我的双胞胎哥哥:从医行,如下:
从医行第六期 | 笃行不怠

嗨!已经是七月份了呢,你们已经离胜利越来越近了。越是靠近终点,越是容易遇见更多的问题。从医行者依然陪伴着医学考研人,期待和你们顶峰相见呢!
上一期经验帖:
考研帖14期 | 中山大学三院消化内科专硕
本文总计8950字。

讲者介绍

个人代号:tak学长
本科院校:南方某普通高校
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成绩奖项:本科成绩排名 19%,校级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英语成绩:四级 510+,六级 510+
科研情况:解剖实验室2年实践经历、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校级二等奖
参营经历:无
初试成绩:西综 251 英语 73 政治 74
报考院校:中山一院 普外 专硕
调剂院校:无
最终去向:中山一院 胸心外 专硕

前言
在备考初试时,我尝试过很多学习方法和资料,也在辗转难眠时反复浏览过很多篇经验(从医行者、学长学姐等等)。

总结下来发现:没有任何一篇帖子能够完全教会你考研,我认为要形成自己对考研的认知,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后,持之以恒,不断调整,方能成功。

我不能笃定自己是哪部分努力起了关键作用,更不能否认自己做了哪些无用功,所以我只能把我的学习安排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内容就是我个人的备考心路历程,仅供大家参考。

希望学弟学妹们辩证吸收每一份经验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你的助力,不要让这份助力束缚了你的想法,重要的是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适时调整。
我会从备考作息、初试规划和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初试备考经验:

一、备考作息
我脱产后的作息如下:

学习时间方面,我个人建议稳步增长,不要年初开始就全盘绷紧,战线太长了会撑不住。我实习期间1-3月每天学习时间在2-4h;4月大外科实习出科后每天4-6h,视科室实习任务而定;7月脱产后从每天8h起,逐渐递增到12h+。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学习时间没达到某个数值而焦虑,学习效率更重要。作息方面更是人各有异,我也做不到每天像个机器一样按时遵守作息。所以平时复习的时候合理分配好自己的精力很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西综上、其次英语、最次政治。

二、初试规划

【认识考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除了在目标院校的选择时要打好信息战以外,大家在复习策略上也要去积极了解考试的动态和资料的更新等等。
切忌麻木度日,要目标清晰地度过每天,最后才可以胸有成竹地上考场。以下是我对医学考研的一些认识,从学科和题型两方面叙述,供大家借鉴:
1. 从科目来说:
医学专硕和部分院校的学硕都是全国统考卷,包括:政治、英语(一)、西综(306),严格来说西综包括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诊断学和人文7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复习特点:
政治投入较少的时间可以获得70+甚至80的分数,与报考地区关系较大;
英语则需要长期的坚持积累和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西综各个学科的要求不同,学习的思维也有异同,但各学科之间其实有不少的关联,我是把西综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横向串联知识让我更彻底地理解西综,也会让记忆更加深刻。
生理需要透彻理解机制,最好做到活学活。生化和病理需要把知识点分类记清楚,近年来生化甚至是整个西综的出题都呈现出一个越来越灵活的趋势,所以生化尽可能在理解机制的前提下记忆知识点。
内科、外科和诊断学在我看来是一样的复习套路,面对这样的临床学科,我会把自己当成医生,将题目视作患者。
课本/题干中会有该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演变和患者一般情况去判断疾病,利用检查手段和方法确诊疾病,再从治疗方案、预后转归去 助患者。
这样先以疾病的诊疗思维为主线学习疾病,再展开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就会更清晰(比如具体的发病机制、特殊的诊断要点与易混淆的鉴别诊断、分期分级、治疗原则和用药或术式选择等等)。
其实大家会发现上述内容基本上也是问诊的思路,所以诊断学是融入在内外科之中的,可以不单独复习,但在内外科的学习中要注意诊断知识的记忆和鉴别诊断的比对。
关于人文,三观摆正即可得分,少量硬知识看小亮课程补充。
2. 从题型来说:
a. 主观题最重要的是练字,中英文写得一手整洁的字,能给政治大题和英语写作带来不少的分数增幅。
在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必要练字,且能够不耽误考研复习时间的话,我可以给大家推荐我跟的b站中文练字up主“找着了的树杈子”。
我8月认识他,后面立刻纠正了握笔姿势,重新学习了基础笔画的要点,平常做笔记的时候就是练字。
10月开始在休息时间抄写政治大题,训练整段的字体和答案排版。因为政治5道大题,每道题目有2小问,但每道大题仅有一面空白的答题卡,所以考前有必要完整练习1-2次政治大体书写,一方面是答题规范,另一方面是学会控制答题时间。
b. 客观题更要小心谨慎,观察题干和选项时要细致全面,西综300分都是选择题,但有很多人根据题眼“秒杀”成习惯了,在上考场时就非常容易犯低级错误。
所以大家在平时写题目的时候就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到后期即使刷题无数遍,但还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模拟考试,秒杀题只会浪费时间!
另外,有时大脑缺氧会出现想选a但写出来是b的情况,这个只能平时做题的时候养成好习惯,才能规避此类小概率丢分事件。
总的来说,任何学科以及英语的所有题型都尽量别放弃,因为我们在考场上难免会有失误,只有每个得分点都去努力争取了,才能提高自己容错率。
当然如果你因为实习or保研失利,9、10月才开始准备考研,那就没必要因为自己没能将英语的每个题型准备到完美而感到焦虑,更不要为又老又怪的西综老题和模拟卷而挠腮撧耳。
这时候英语需要把时间投入到能快速提分的阅读和写作上,而不是死磕翻译和完形;西综就要把重点全部放在十年真题及其衍生知识点上,灵活调整备考战略哈,这点非常重要!


思维方法】
我的备考都是基于自己的想法展开的,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我个人习惯是跟一个老师的全部内容,全盘吸收这个老师的方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知识范围都是一样,所以跟着自己习惯的老师,把知识学懂记住就足够了。
西综我前期跟王强,看到最后的生化的时候,觉得他讲的太浅了,所以转头去跟天天师兄。
至于小亮老师,我曾经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听过他的生理和内科(也是他最强势的两科),给我打过基础,但因为授课风格我个人不太适应,所以后面准备考研的时候就没继续看他了。
2. 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核心,博采众长,从多种途径吸取知识来让自己的知识网更加丰腴,我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位于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好处就是学到后期能自然而然地能发现学科之间串联的知识点,更有利于理解记忆。
3. 在发现自己不适合某个老师的学习套路时要趁早放弃,在发现自己有漏洞的时候不要欺骗自己,要立刻去翻书/找办法解决,一回生二回熟。

初试准备

一、西综

目标250,最终251,考场上有失误也有猜对的题,遇到模糊的题目请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选好了就别纠结了。
西综我系统地复习了三轮,第一轮学得宽广,不够深入也没有牢固的记忆,主要想着大体上过一遍总体内容。
第二轮是西综的拔高期,再次理解了重要知识点的机制,补充了第一轮复习的漏洞,反复真题并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重复复习。
第三轮以十年真题为主,押题为辅助,很偏很怪的知识没时间去了解了,只会反复记忆重点,并且结合前两轮的学习自己押一些长得很像考点的知识点。
但复习三轮不代表只看了三遍。我第一轮在2月看完生理后,中间几乎没有回头再去看生理,一直到4月看内科的时候发现生理很多知识点都遗忘了,所以又选择抽时间重新看了一遍生理。
第二轮复习时,书桌上日常摆着各学科教材和老贺讲义,除了自己的复习规划外,休息的时候想起了什么就看什么,也会看群友的提问自己会不会,抓住所有机会重复知识点。
第三轮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就是哪里忘了看哪里,和遗忘一直作斗争。具体的学习安排如下:
第一轮:1~7月中旬
年后2月份开始看王强领读教材视频,顺序是:生理、病理、内科、外科、生化。王强的课程以教材为主,笔记为辅, 助我梳理并理解了教材的内容。第一轮的复习模式就是:听课做笔记+复习教材+医考 app刷题。
第二轮:7月中旬~9月初
第一轮我学的范围广,时间用在理解机制上,所以记住的东西不多。因此,第二轮我就以反复重复记忆+做题的模式来记忆考点,把遗忘了的重点机制再捋顺一遍。
但大可不必深究到最新前沿的程度,能理解知识点就行,一切服务于做题。同时慢慢的把教材上的重点全部整合到 上,以便后期复习的时候就只看一本资料。
网课:重新看了天天师兄的生化、病理全部课程,内科的部分课程。
资料: 讲义和习题集+教材+医考 app
复习模式:利用艾宾浩斯曲线复习(即间隔复习法),具体方法可以上网搜索,我的安排:day1:教材 day2: 讲义day4:医考 刷题 day7: 习题集。
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安排实在太多了,而且每天要复习好几个学科,所以经常完成不了每天的任务,只要尽力就行,核心在于温习熟悉的知识和发现没掌握的点。暑期是西综的拔高期,好好珍惜。
第三轮:9月十年真题班开课~考前
我报了天天师兄十年真题班,跟着他的安排做真题套题,同步听课做笔记。频率大概1个月3套左右,一路跟下来感觉这个节奏很舒服,所以也是我用来控制复习速度的工具。
十年真题课程就是重要考点再记忆,我遇到不太熟的知识点会把这一截全部抄下来,并且加上自己理解记忆的方法以便反复复习。
但十年真题班并不是我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而是在我每天看书看累后,换一种输入方式来重复重点。9月后我整个上午和晚饭后2h会拿来翻自己整合版本的 ,我看书的速度比较快,每天每个学科都会看,大概每15~20天就能复习完一遍西综重点。
但因为精力有限,刷题速度没有和复习同步。我有两个医考 账号,一个号用来反复刷近10-12年的套卷,另一个会做15年的单科真题,自己弱势的科目多刷了2遍,没有很在意正确率,重点是关注选项背后的知识点。
关于模拟考试,我是11月开始每天一套真题卷,后面均分在295+,模拟卷只做了三套小亮和三套天天师兄(师兄的第四套我因为阳了,状态不好就没做完),小亮三套的均分在255左右,天天师兄模拟卷偏难,得分在240上下浮动。
网课:十年真题班开始后面每个班都报了天天师兄,其他视频只3倍速过了小亮的押题卷。
资料:生理学教材、整合版hyc、ykbapp、ttsx讲义和自己的笔记

二、英语

目标80,最后73。阅读考得不满意,作文还有2处涂改,没能很顺畅地套上模板。英语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建议结合自己的英语基础来规划吧,我基础一般,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推荐,可以多看看其他英语高分的经验帖,也许会有适合你的方法。在此我仅分享个人的规划和踩过的坑:
具体规划:
1月:花28天使用艾宾浩斯曲线背诵了一遍纸质版红宝书,2月开始用墨墨背单词app反复背红宝书,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复习200-300个。
3月:听过田静和刘晓燕的语法课程,听得很少,觉得效果一般就放弃了。
4~7月:英语考研真题从2001年的开始做,每天1篇,错的多的我会看 的课程分析原因。可以考完六级后再开始做考研阅读,时间是来得及,但无论怎样要保证第一遍做题的质量和深度,做完后可以2-3刷,坚持刷题保持手感很重要。
6月的六级要努力刷高分,可以考前一个月把英语复习的重点都放在六级上,考研英语只背单词就足够了。7月中旬我开始二刷传统阅读时,也开始一刷完形和新题型,掌握了一些自己的做题技巧,没怎么看各题型的技巧视频。
8月开始作文,跟的周思成的作文班,一直按照他的节奏在走;每天闲暇时间写一句真题翻译,跟b站“鲍勃老师考研英语”的真题翻译视频纠正并学习翻译技巧,他每个句子分了p,所以很方便,并且会衍生一些外国文化,听下来会感觉很有收获。
我留了19-22年的真题来模考,11月月底开始每星期全真模拟考一套则会难题,并认真复盘,总结规律。越近的真题越珍贵,因为近年来的英语出题也有变化。
我感觉最深刻的是阅读的提问方式从18年开始就变得很活,会问修辞手法。23考研英语一的一篇阅读中,也有一些形容词活用的手法。所以越到后期模拟考的真题,越要认真地复盘。
踩过的坑:
1. 作文感觉自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老师,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推销自己课程的时间太多了,即使有干货也显得很杂乱。我就算买了正版课程,最后还是选择去东拼西凑地去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
寻找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周思成作文班资料;b站up:ai归来、田翰博;贩卖焦虑的公众号广告里的所谓的“清华北大学长学姐作文高分模板”;考研真题阅读和翻译里的好句子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真的是哭笑不得。总的来说,我觉得有用的就是总结自己的写作模板,这也是我在从医行者群里听到的师兄师姐的建议。
从11月开始,我模板大致成形,每天用往年真题训练套模板的能力,一天大作文、一天小作文,循环往复。一定要注重练字,唯有多写多练,写作才会有进步。
2. 我在背完红宝书单词和其他考研词书补充内容后,又加入了几百个雅思词汇,但有点偏了,后面也没考过,所以我感觉这点没必要。只需要把考研词汇反复记忆就足够了,可以省点时间用来复习其他内容。
3. 6月份刷六级我没有很认真对待,所以总分只有510。后面12月没报上的时候,越想越后悔,所以珍惜6月六级的机会吧。

三、政治
我目标分数80,最终是74。估分选择题33-35,主观题得分在37-39之间。现在看来政治的成绩=选择题分数+报考地区,尤其是当遇到23考研这种政治出题很不合常理的情况时,选择题得分普遍不突出,上40的很少。此时报考同一地区的同学政治分数的差距很小,大家都难,所以尽力就好。
我7月中旬开始学习政治,每天晚饭前看1h 强化班+肖1000, 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所以我跟着他学政治就像在看一幕幕有深度的喜剧电影。
前期不需要背诵大题并不意味着政治学习可以走马观花,而是要带着思考去听,第一轮政治听课最少要做到:理解马原的概念并反复做题加深记忆,捋顺史纲的时间轴。
至于中特和思修,把概念过一遍就差不多了,题目也可以做,但不要求记忆,只会徒增压力(而且这个时间段的记忆精力要留给西综拔高),时事政治等到11月左右开始跟的 课程过了一遍,背的她的资料。
9月跟了 技巧班,有用,但是课程时间比较久,2h一节课,开着倍速也花时间很久(我个人感觉今年实用效果一般,甚至对于我蒙题目的时候是有一些负面效果的)。技巧班后期开始反复看 的冲刺背诵手册+音频带背反复记忆重点。
某些微信公众号史纲时间轴表格很详细,里面按时间陈列了重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我把pdf导入了pdf viewer里,每次做题遇到新的意义和说法的时候,就会把错了的点加进去。这样一遍遍按时间轴去背诵史纲,感觉更加省时高效。
10月我继续开倍速跟完了 的大题技巧,掌握了一些大题书写、答案构成和抄素材的方法,确实 助我在考场上反应过来要如何去完整地回答一道主观题,值得学习。
10月中旬开始陆续开始会出现一些老师的模拟题,可以在小程序上做题,只需要做选择题,我是各大家模拟卷基本做完了,肖八、腿四均分在38左右,肖四均分43,其他家老师的题目有时候怪怪的,当作拓展知识点和放松的心态去做就好了。
11月跟 带背开始背大题,背完了马原理(原理全部都要背完,因为这个东西编不了,而且数量不多,所以一定要全部背完),12月开始跟了 的押题班和最后十道题,选择性地背了一些素材,固定了自己的答题套路。
很可惜的是考前一周阳了,背书数量大,肖四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已经习惯了 的套话,所以我果断放弃了肖四。
虽然肖四全部都押到了,但 资料上的套话也足够把答题卡填满了,所以分数也没很大差别。事实也证明,政治只要用心准备了的话,结果不会太差。

四、心得体会

得想办法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社交环境,让自己安心下来备考就好。
我是全程在租房房间里复习,每晚和饭友吃饭散步,但时间都控制在1h内,可却是每日最主要的解压环节。备考初期还偶尔和朋友逛街、吃饭、看电影,但脱产复习后就把很多娱乐社交隔绝了,只和父母和2-3个朋友保持联系,这样子心会静很多。
这一路上会看到一些朋友半途而废,或是心态大崩,亦或是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全面放开的疫情,家庭因素等等),很可惜,所以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是:你前期不断的积累和按部就班的复习就是后期最大的自信,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好的 手也是自己。

复试准备

考研初试结束后,就要开始准备奔赴下一场考验。我报考的中山一院初复试分值比例是1:1,所以告诉自己复试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我从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我的复试准备:
我当时考完初试后给自己放了一个星期的假,彻底地放空了自己,1月初回家到元宵返校的这段时间,我在调整阳康后的身体状态,这个时间段对我来说是一个缓冲时间。
我主要通过听复试分享会和直播来了解中山复试内容,从能搜集到的各路经验贴和学长学姐处搜集历更具体的信息,最后才有了大概的复试准备规划。寒假我只制作并修改了多版的个人简历,找到了往年复试真题和题库资源但没心思看,也通过医院官网了解了一些导师信息和研究方向。
2月中旬返校后开始准备英文自我介绍,学习翻译专业文献,记忆9版外科学附录的单词,粗略复习整本外科学。
此时正处迷茫深渊,感觉要做的事情特别多,自己有点捋不清各个任务的轻重缓急,加上对线下复试未知的恐惧,于是报了从医行者考研复试一对一的指导医行小店。
在此特别感谢能遇见琼脂糖学长,他 助了我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简历的终版修改,自荐信的撰写、科研思维方面的引导、自我介绍的订正和心态的调整等等方面,学长可谓是细致入微。
在最迷茫的2月尾声,初试成绩也公布了,这时候断定自己可以进入复试之后,我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再次强调初试分数真的是最重要的一环,不仅是筛选进入复试的唯一指标,更是给自己提供底气的最大法宝!)。
初试成绩公布到3.23官方复试方案公布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线下复试会有:专业课笔试+英文笔试+面试,于是我每天训练自我介绍、常见英文问答、准备专业问题、背单词、看文献积累医学词汇、准备个人简历提问和常见中文问答。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不能以准备考研初试的思维去准备复试,因为初试西综都是选择题,而复试基本上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面试是以口头问答的形式回答问题。
这就无形中对考生作出了更高的记忆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所以专业课大家一定要用心准备,虽然各院校的复试形式各有差异,但专业课的比重永远是最高的!
3.23医院官网发布了复试细则,这时候要仔细阅读当中的每一条要求:复试的时间和地点、复试形式、复试要准备的材料和最重要的复试内容。今年中山一院即使是采取线下复试的形式,但是依然只有20分钟的面试,没有笔试和技能操作。
此时距离复试还有一周不到的时间,所以我立刻又调整了复习的侧重点,着重放在了英文自我介绍、专业课口头背诵和表达、个人简历提问和一些中文日常问题准备(因为往年线下复试的真题都有这一项)。摒弃了文献翻译和学习新的英文单词。
一方面是因为此时我对科室常见的英文词汇都有印象,另一方面是复试也不考英文笔试,我就推测专业英语的考核内容应该会很少,结果也和我推测的一致,所以根据复试的要求来分配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复试准备的最后一环就是模拟面试,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准备的模拟面试,在去广州前在学校教室模拟了3次,因为我是三人中最早复试的人,所以我去广州后在线上腾讯会议接着模拟,甚至面试前一天晚上他俩还在 我模拟。
我觉得用心的模拟复试真的非常有用,我总会面对到一些自己没有准备到的问题,这时候的临场反应和说辞的构思能力都很重要,模拟了几次后自己开始适应了这种情况,最后在正式复试的时候能有比较完美的发挥,我觉得模拟复试功不可没。
关于中山一院今年的复试具体内容我已经不太记得清楚了,今年意外的只有20分钟的面试,明年情况可能有较大差异。
面试大致的内容基本上就是3分钟的英文自我介绍、专业课提问和个人简历的提问及衍生提问等等。都是很常规的问法,往年真题基本包括了专业课的问答,当然不少的提问是很灵活的问法,非常贴切临床,所以日积月累才是最有用的对策。

个人感想

复试第二天下午接到教学秘书电话,问我是否愿意接受调剂,我在几个小时的思考后选择了接受,于是就一志愿成功上岸了。
其实还是有蛮多感慨的,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选择会让你的人生轨迹和生活体验发生很大的改变,也许是当时报考名校的冲动,也许是接受调剂时的妥协等等。
总之,做出令未来的自己不会后悔的选择其实很难,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选择都走完后,对比各个选择的利弊,再回到当初的十字路口去抉择,那样既不现实也有点无赖了。
我们只能走那条身处当下的自己最想走的道路,也许长路漫漫、无人问津,但总还是有人愿意为之扎根、发芽,大概这就是让我坚定学医的那份浪漫主义吧。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和坚守正是构成这个五彩斑斓的大世界的本源,所以在文末,我衷心地祝大家能够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
一直追求心之所向,想要的一定实现!也很希望能在从医行者里接触到彩色的大家,如果有缘且投机,未来也能能成为线下的朋友。

我和从医行者
我是2021年在听完一场保研分享会后开始关注的从医行,后面在从医行里了解到专注考研的从医行者,在这里的每一份保研贴、保研贴和英语六级雅思备考经验,甚至是海外申博贴的质量都令我惊讶。

从医行者的考研交流群陪伴了我完整的考研历程,里面的师兄师姐的鼓励和指导是备考路上的明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考研初试前夕,我在腾讯会议参加了闲聊活动。

因为考前一周阳了,所以压抑的内心在连麦的那一刻被释放出来,自顾自地倾诉了很久自己的感情。

学长学姐们都很耐心的安慰我,给了我很正向的情绪反馈,于是晚上聊完后我好好睡了一觉,考试心态也更稳,所以感谢从医行者,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贵人!

后文

本期从医行者不再设立qq群。仅有微信vip答疑群。入群要求请点击推文:从医行者第六期 | 踔厉奋发获取。

如有其它疑问,可加负责人(doctor.h)微信号咨询:congyixingzhe005。

祝愿大家成功上岸~

想咨询tak学长,请点击阅读原文

往期文章:
考研帖14期 | 中山大学三院消化内科专硕
从医行者第六期 | 踔厉奋发

点击下列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阅读原文加微信vip答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