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如鱼得水的女生为何毅然转身教育_Kevin_专业_研究生(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

2024年 5月 30日 作者 gong2022 0

原标题:在大厂如鱼得水的女生为何毅然转身教育?

大多数的人就像是落叶一样,在空中随风飘荡、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径上走,任何风都吹不到他们,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
——黑塞
之前已听闻cecilia校友有多个“特立独行”的标签:高中校园里喜爱烟熏妆的另类摇滚少女;大学期间放弃心理学改学传媒专业;大学校园的“社牛”且一度被误为“abc”(在美国本土出生的中国人);毕业十年横跨公关、互联网、教育三大行业的工作;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对于在ulc开始就启动了人生探索键的cecilia来说,喜欢变化和站在时代浪尖的生活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但心底始终有一个从未停止过的“成就他人”的念想。现在的她,正在重拾心理学课程,考取职业生涯规划师证书,走向 助更多青少年更快速精准地找到自己热爱的“成就他人”事业之路。

缪思 cecilia
? 高中:毕业于ulc
? 本科: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媒与政治专业学士学位
? 研究生:无(有故事哦)
? 工作经历:新媒体运营→某互联网大厂产品运营→线上教育创业市场负责人
? 现在:上海校区品牌经理兼班主任
(以下为第一人称自述)
刚进入ulc时我非常兴奋。全英文授课、完全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评估取向、一半课程由外教教授、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时间……
尽管有过一些不适应,和同学也有过小摩擦,全新的校园生活和教育体验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像所有ulc的学生一样,为能进入英国g5一星半点的可能性感到无比激动。那时的学校只占据华南师范大学里一栋教学楼的两个楼层,和现在广州校区的校园比起来可“寒酸”太多了,但在通往教学楼的小路上,我感到风都是甜的。
但正当我适应了新的课程和教学风格,那种兴奋和憧憬却开始被迷茫和困惑取代。
进入ulc前,我从没思考过未来要学什么专业,要从事什么行业。那个时候我们知道的职业也很少,大家了解的职业无非是工程师、投行经理和会计。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决定大学专业选择,而大学专业又直接影响未来的工作,我迫切地想做好这个选择,但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我开始阅读很多兴趣相关的书籍,但广泛地摄入知识和信息并没有让这个选择变得更简单。
于是在某个午后,我敲开了升导办公室的门。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道改变我一生的门。

正对着我的是一个脸圆圆的,头戴鸭舌帽的历史外教兼任美国升学指导 kevin老师。
他的座位正好在窗前,因为体质和广州的湿热气候八字不合,他的脸和脖子因为阳光的照射变得通红,细密的汗珠布满了额头。一开始我想不管有用没用就当“压榨”外教的时间练练口语。
“人类学研究什么?学这个能做什么?作为博士,你在研究什么?”
从来没有听说过人类学这个学科的我对kevin的专业领域充满了好奇。自从认识他,我经常找他打听各种社会科学专业的功能和专业知识。他总是一边擦汗,一边微笑着耐心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

我跟他分享过我关于专业选择的困惑,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说:“那太正常了。要一个高中生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实是不合理的。美国的高等教育会相对灵活一点,在美国大学你到了大二都可以换专业。”
和kevin关于大学的咨询让我不仅如释重负,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更适合我的教育路线——美国本科教育。
于是原本只考虑英国的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开始了艰难的英美双申路。
我至今记得,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夕阳照亮了空无一人的教室,当其他同学都出去运动或者吃饭,只有我和那本几乎10厘米后的sat og(教材)苦战。

但kevin带给我的绝不止美国这一个“新大陆”那么简单。
当得知了kevin的第三重身份——学者,我提出要做他的助理, 助他研究一些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对英语能力十分自信的我对这种协助老师翻译的机会一向志在必得,但没想到我遭到了kevin老师的拒绝。
他直接告诉我,一个养尊处优、教育背景良好的城市女孩会让他的研究对象感到不自在,我不是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自己的“优势”被老师拒绝。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离很近也离我很远的人。
更让我不解的是,这个远道而来的异乡人竟然致力于研究一群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边缘人,这是什么诡异的职业选择?!
当时的我虽然无法理解kevin的选择,但他的存在就好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让我发现了我的狭隘,让我发现了我认知里的巨大黑洞。

我与经济学老师讨论

我在大学毕业典礼上
在安逸但十分寒冷的威斯康星度过了4年时光,我以传媒和政治双学位毕业了。
当很多同学都拿到了各种会计事务所的offer或研究生offer时,我对未来方向还是不确定。于是做着实习的我又萌生了去读研再深造两年的想法。凭着丰富独特的大学社团经历和实习经历,一个月时间准备资料,gre考试成绩平平的我还是轻松拿到西北大学(usnews前20)的offer和奖学金。
但也是当拿到offer的那一刻,我发现我想要的不是更多知识,西北大学的硕士文凭固然吸引,但那时的我更需要接受真实社会的考验才能更了解自己。所以我选择了放弃西北大学读研的机会,回到国内加入了移动互联网大军。我在互联网行业一干就是差不多10年,体验了大小公司里多种岗位和角色,见证过现象级产品的兴起和陨落,亲自指挥过团队达到销售目标。

我回到ulc华师校区探访
与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弟妹们一起分享英美大学的差异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类比:人生就是一个大型

的rpg(角色扮演游戏),我们人的一生就像游戏主角一样在不断完成难度越来越大的挑战,变成一个越来越厉害的角色。良师益友们就是在我们升级路上 我们一起完成任务,给出宝贵提示的npc(非玩家角色)。
我在职场这个章节里确实锻炼了自己,我的技能树丰富了很多。但在职场的时间越长,我越是体会到一种虚无。
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游戏的主角,我的终极任务是什么?
一套房子吗?财富自由吗?向父母证明我是足够优秀吗?成为所谓的人中龙凤吗?
有时这些问题会让我整夜失眠。有一次面临工作压力和职业转折的重大决定,我甚至跌入了轻中度抑郁的泥潭。

我在芝加哥的公关公司实习
和一起实习的美国朋友聚餐
自从进入职场,一直都有朋友陆续离开原本光鲜亮丽的工作,有的开始了一段时间的修整期,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回归家庭。经过和曾经的同学们交流后,我发现我们这些在城市中产家庭里长大的90后00后,对意义的追问,比我们的父母要重视的多。
2022年的夏天,我决定辞去收入不菲的工作加入ulc上海校区,开始下一阶段的自我实现。

在我自己的人生游戏中,除了kevin,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npc,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老师。
沈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不近人情、雷厉风行的”铁娘子“。刚进入ulc时,我就在各种集会时领略过她的”风采“。我原本以为她和所有老师一样,喜欢板着脸教训学生,直到我开始和她有了一对一的交流。原来”铁娘子“的面具之下是一个幽默风趣、温柔体贴的灵魂,被恋爱、父母沟通、生涯抉择等等问题困扰的我常常在沈老师办公室门口东张西望,希望和她聊几句。
因为沈老师、kevin、paul、maria等等很多教过我的ulc老师,我在学校最后的一个月,我向沈老师“告白”:如果有一天我会学校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沈老师当时露出她招牌的灿烂的笑容,精神奕奕地说:“等你回来。”

我和美国朋友一起做义工
在一所条件比较差的公立小学粉刷墙壁
在家人眼中我是“务虚的”,“不稳定的”,“没有规划的”。在曾经一起留学归来的同学朋友们眼里,回学校这样“清贫”的选择更是难以理解。但其实我早在ulc时就定下了我的基调:做别人的npc也可以很满足。
这也就是我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后,选择在2022年夏天,30岁而立这个关键节点,180度大转弯回到母校做学生工作的主要原因。

我和学生在草坪上玩游戏
进入学校后的每天都十分忙碌充实,其中最让我享受的莫过于和学生沟通, 助他们了解自己,逐渐能独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当和我交谈的学生原本困惑或呆滞的眼神突然放出光彩,眉头紧锁的凝重申请突然融化成自信阳光的笑容,这种时刻比做出一张完美的excel或思维导图要让我快乐的多。
在我接触到的学生中,他们几乎都不需要担心未来”安身“的问题,所以他们也都有我曾经的问题:
没有长久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求学目标不明确看不到知识和现实世界的问题之间的联系思考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时习惯依靠道听途说的见闻等等
学生画笔下的我
更可怕的是,他们又都常常在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价值取向,就扑到了一些看似高深的竞赛和名目眼花缭乱的科研项目,被焦虑的家长和一些逐利的机构半推半就地塑造成了一个“专业目标明确的强者”。
而只有当他们真正开始攻读那个专业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和专业的关系是融洽还是撕扯的。作为一个经历过alevel, 大学和工作的老学姐,我亲眼见过太多因为适配问题焦虑换专业或者将错就错的同学和后辈。
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学校升学指导的意义和使命,也让我发现自我升级的紧迫。虽然我的职场经历让我能有效地 助学生看到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但半路出家的我在辅导学生时还是常有捉襟见肘的时刻。
所以我已经开始履行自己的生涯计划,在业余时间里学习生涯发展心理咨询,努力成为一名叫“升学指导老师”的npc。
我希望新的知识和我丰富的职场经历会给我的学生其他学科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视角。如果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职业选择时会提到我推荐的一本书、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 the end –
文字 | cecilia
编辑 | 炫铮
审核 | 睿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